桂枝加芍药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脐痛(肠系膜淋巴结炎)医案

养生之家导读:桂枝加芍药汤合小柴胡汤治疗​脐痛(肠系膜淋巴结炎)医案。

本方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经脉,脾伤气滞络瘀,经脉气血不和腹满痛的主方。证见腹满时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喜温喜按。病机为脾伤气滞络瘀,经脉气血不和。方用桂枝汤解未尽之外邪,加重芍药敛阴止痛。现代多用于肠痉挛之腹痛。

脐痛(肠系膜淋巴结炎)

崔某,男,10岁,卢氏县五里川人,2013年5月2日诊。

主诉:脐部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余。

患者于半年前出现脐部疼痛,曾在某医院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治疗效不明显,特来本所治疗。

刻诊:持续性脐部疼痛,时轻时重,久治不愈。伴食欲不振,口苦,心烦易怒,平时易感冒,二便正常,按其上腹部及脐部压痛,腹肌稍紧张。诊脉弦滑无力,舌质正常,苔微黄而腻。

诊断:①肠系膜淋巴结炎;②慢性胃炎。

中医辨证:中焦气滞络瘀,木郁乘土,肝脾不调。

方选桂枝加芍药汤合小柴胡汤。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8g,生姜10g,大枣5枚,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九香虫10g。5剂,水煎服。

上药服完,腹痛止,食欲开,苔腻转薄。因小孩不愿再服中药,用三九胃泰调理2周而痊。后经随访,愈后未发。

按:本例脐痛兼见食欲不振,口苦,心烦易怒,脐部压痛而肌紧张,苔微黄而腻,脉弦滑。辨证为中焦气滞络瘀,木郁乘土,肝脾不调。治用桂枝加芍药汤通阳理脾,和络缓急止痛;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调和肝脾。如此则中焦气滞得散而脾络疏通,少阳枢机畅达而肝脾自调,则脐痛自止矣。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