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钩藤12g,牡蛎30g,牛膝15g,天竺黄12g,
全蝎10g,石决明30g,天麻10g,何首乌20g,杜仲12g
【功用】滋阴、平肝、潜阳。
【适应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謇,舌质红,苔少,脉弦
滑数。针刺穴位:地仓、颊车、合谷(均取患侧)、太冲。适用于高血压、卒中后遗证等。
【邓氏临证心得】若阳亢化风,眩晕较甚,唇舌或肢体发麻者,酌加羚羊角、珍珠母、牡蛎、龙骨等以镇肝潜阳息风;肝火偏盛,头痛较剧,面红目赤,舌苔黄燥,脉弦数者,酌加龙胆草、菊花、牡丹皮以清肝泻火;便秘,可加芦荟、芦根、大黄、芒硝以泻肝通腑;肝肾阴虚明显,酌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地黄等以滋养肝肾。
【解读赏析】钩藤饮具有平肝息风、补益肝肾、清热活血的作用,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失眠之良剂,是中医治疗肝阳上亢的经典代表方。《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中医向来以心代脑,认为心是“五脏六腑之主”,对其他脏腑起统帅的作用。这种理论延续至今,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中医对脑系疾病的认识。
要提高中医治疗卒中的临床疗效,就须重新审视病机,揭示卒中的本质。卒中的病机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血随气升,冲破脑络而外溢,从而使局部脑髓受淤血浸淫或压迫;或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进而化风化火,或因五志过极而化火,火炽致气血逆乱,进一步加重阴亏液耗,而致痰瘀内生,瘀阻脑络,导致脑络痹阻,使受阻局部的脑髓失去气血滋荣。受淤血浸淫或压迫的局部脑髓,其功能可在顷刻间丧失,而致昏仆、偏瘫、失语等症状;因脑络痹阻而失去气血滋荣的局部脑髓,其功能障碍大部分是渐进性的,不如脑络破裂出血迅猛、严重,但小部分受损脑髓范围大、部位重要者例外。不管是淤血浸淫压迫脑髓,还是脑络痹阻所致之脑髓失荣,都会造成口眼歪斜等一系列症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