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方。《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为国家基本药物。
【药物配方组成】生川乌、生草乌、乳香、没药、生马钱子、丁香、肉桂、荆芬、防风、老鹳草、香加皮、积雪草、骨碎补、山柰、干姜、白芷、水杨酸甲酯、薄荷脑、樟脑、冰片、芸香浸膏、颠茄流浸膏。
【剂型规格】橡胶贴膏。
【功能】祛风湿、活血止痛。
【作用与功效】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扭伤等。
【用法用量】外用,先将皮肤用温水洗净擦干,撕去硬膏,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
【禁忌】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股外侧皮肤神经炎、颈神经根炎、颈椎骨质增生、捩伤、软组织伤等病症。①应用本膏治疗风湿、类风湿患者共252例,显效率为85.4%,总有效率为97.3%。②本膏治疗外伤性关节炎、颈椎骨质增生也有显著疗效。③应用本膏贴敷治疗切割伤184例,伤口消毒后,直接贴敷于伤口,在无感染的情况下,3~4天换药1次,如已感染,需另行处理。4~6天愈合者162例,7~8天愈合者7例,5例在贴敷期间继发感染,改用抗生素。本法具有治疗时间短、止痛时间快、方法简便、省力经济、易掌握等优点,尤其对皮肤张力大的四肢关节切割伤口,可减少伤口两侧皮肤的张口,伤口愈合后不留下疤痕,又能消除患者对缝合的畏惧,病人乐于接受。
【药理研究】全方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引申应用】①婴幼儿腹泻:有人用伤湿止痛膏治疗婴幼儿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症见大便溏稀,呈蛋花样或黄绿色,一般情况正常,中医辨证属寒型者,收到理想效果。方法:将其剪成4厘米x4厘米的方块,贴在患儿肚脐中央,每天更换1次。使用前先用温开水洗涤肚脐部或用75%酒精消毒脐孔,然后再贴,腹泻停止后,再贴1~2次,以巩固疗效[江苏中医杂志.1980;1(5):51]。②晕车:用伤湿止痛膏于乘车前贴于脐窝防治晕车取得较好疗效,共应用20余例,其中有些晕车极为严重,结果均未发生呕吐,只有几例出现轻微的恶心现象。③急性支气管炎或咽喉炎:冬春寒冷季节,人们容易患急性支气管炎或咽喉炎,病人出现咳嗽、咯痰、气紧等症状,常伴有发热、咽喉肿痛,用伤湿止痛膏贴在“天突”穴上(即胸骨上缘凹陷处),每隔24小时更换1次,有较好疗效,若配以内服消炎止咳药则效果更好[浙江中医杂志.1985;20(1):19]。④冻疮(未破溃者):伤湿止痛膏外贴对于治疗未破溃冻疮出现的皮肤红肿痒痛有良好的疗效。方法: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
贴伤湿止痛膏,一日1次,2~3次即可见效。⑤手足皮皲裂:冬季,四肢末端出现皮肤裂口,用伤湿止痛膏治疗很有效。方法:先用热水浸泡皮肤皲裂的部位10分钟,再用刀片把硬皮刮去(但不要刮出血),然后将伤湿止痛膏贴上,每天换1次。⑥感冒:有人用伤湿止痛膏治疗感冒,也取得一定效果。用法:取伤湿止痛膏1张,外贴在大椎穴(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上,24小时换1张,直至痊愈。⑦头痛:有人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痛点或穴位治疗头痛取得较好疗效。⑧痛经: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治疗痛经有较好疗效。用法:取伤湿止痛膏贴在小腹疼痛处、尾骶处,每处1张,或贴在中极穴(脐下4寸)、八髎穴。⑨鸡眼(足胼胝):用伤湿止痛膏外贴治疗鸡眼有较好疗效。用法:先用热水洗脚,刮去鸡眼硬皮,用比患处稍大的1块伤湿止痛膏敷贴患处,2天换1次(洗脚时不必揭掉),贴敷数次后,疼痛消失,软化,直至鸡眼变薄缩小平复。①腮腺炎:本品外贴,每日一次,治疗20例,结果3天内痊愈18例,6天内痊愈2例[中原医刊.1984;(5):39]。
【生产厂家】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江苏徐州淮海制药厂,杭州第二中药厂,杭州前进制药厂,武汉健民制药厂,广州敬修堂制药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