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金钱花(《本草图经》),夏菊(《纲目》),金盏花(《贵州民间方药集》),复花(《新疆药材》),小黄花(《河北药材》),金沸花、伏花、金福花(《上海常用中草药》),黄熟花(《南京民间草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 un 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历史沿革】宋代有微炒(《总录》),蒸法(《局方》)。明代有焙法(《必读》)。现行有蜜炙(《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制法(《集成》),烤制法(《烤制法》)。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梗、叶及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蜜炙
①取净旋覆花,加炼蜜(以适量开水稀释)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旋覆花100kg,用炼蜜2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②取炼蜜,置洁净锅内,加水少许,以文火加热至沸,投人净旋覆花,不断翻动,炒至金黄色,取出,稍凉后装缸内,闭盖。每旋覆花100kg,用炼蜜40kg(《湖北》)。
2.炒制
取旋覆花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具焦斑(《集成》)。
3.烤制
先将中药烤制箱预热,使箱内温度达到140℃,将与蜂蜜拌匀的旋覆花放人烤
盘铺好,放人烤箱,烤制30分钟,取出(《烤制法》)。
【成品性状】旋覆花: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0.5cm,先端5齿裂。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蜜旋覆花:深黄色,具蜜香气,味甜。炒旋覆花:形如旋覆花,具焦斑。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用法与用量】3~9g,包煎。
【处方应付】处方写旋覆花、金沸花等均付生品;写蜜旋覆花付蜜炙旋覆花;其余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旋覆花生品苦辛之味较强,以降气化痰止呕力胜,止咳作用较弱,多用于痰饮内停的胸膈满闷及胃气上逆的呕吐。蜜炙后苦辛降逆止呕作用弱于生品,其性偏润,长于润肺止咳,降气平喘,作用偏重于肺,多用于咳嗽痰喘而兼呕恶者。
【化学成分】主含檞皮素,绿原酸,异檞皮素,咖啡因,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开花时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大花旋覆花素和旋覆花素。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潮。蜜旋覆花,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