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过路黄(《植物名实图考》),大金钱草(《重庆草药》),四川大金钱草(《中药临床应用》)。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 e Hance的干燥全草。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四川。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历史沿革】现行有净制、切制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略洗(《中国药典》1995年版)。抢水洗净,沥去水(《规范》)。
切制切段,晒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
【成品性状】为不规则段状。根纤细,淡黄色。茎细,有纵纹,表面棕色或暗棕色,扭曲。叶多皱缩,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浅,主脉明显突起。质易碎。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用法与用量】15~60g,鲜品加倍。
【处方应付】处方写金钱草、过路黄、大金钱草付金钱草。
【炮制作用】使药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化学成分】含酚性成分、黄酮类、甾醇、氨基酸、鞣质、挥发油、胆碱和钾盐及9种金属元素(锌、铜、铁、镍、镉、锰、钴、钙、镁)。
【贮藏与保管】置干燥处。
【备注】广金钱草、连钱草、金钱草均具利尿、通淋、排石、清热解毒等作用,但从临床实践来看,三者略有区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