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养生之家导读: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常用别名】萝卜子(《日华子本草》),萝富子(《图经本草》),老卜子(《中药材商品知

识》)。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省。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干燥,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干燥。

30.png

【历史沿革】宋代有微炒、炒黄法(《圣惠方》)。元代有焙(《活动》)和蒸法(《丹溪》)。明代还有生姜炒法(《禁方》)。清代炒法用得较广泛,又有蒸法(《本草述》)。现行有炒黄(《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焦、盐制(《集成》),烤制法(《烤制法》)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炒制

炒黄取净莱菔子,置烧热的锅中,用微火炒至鼓起,并有香气,取出,放凉(《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炒焦取莱菔子置热锅中(120℃),炒至微焦,或用微火炒10~15分钟至有响声,外壳有焦斑为度(《集成》)。

2.盐制

取莱菔子加盐水炒至变色(《集成》)。

3.烤制

先预热烤箱,使箱内温度达到180℃时,将铺薄层莱菔子的烤盘放人烤箱,烤制5分钟,取出,用时捣碎(《烤制法》)。

【成品性状】莱菔子:呈类卵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和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无臭,味微辛苦。炒莱菔子:表面微鼓起,色泽加深。质酥脆。气微香。盐莱菔子:色泽加深。微有咸味。

【性味与归经】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与用量】4.5~9g;用时捣碎。或人丸、散。

【处方应付】处方写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付炒莱菔子;写焦莱菔子、盐莱菔子、生莱子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莱子生用可引起呕吐,有湧吐痰涎的作用。炒制后,则药性缓和,并增加了香气,能下气、化痰、消食除满。另外又能破坏其分解甙的酶,使有效成分充分保留,提高疗效。如《求真》有“生用研汁,能吐风痰……,炒熟则下气定喘,消食宽胀”的论述。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脂肪油。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正三十烷。还含3.谷甾醇,正十八碳酸(硬脂酸),Y-谷甾醇,莱菔素。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通过对莱菔子生品、清炒品、烘制品的莱菔素含量、脂肪油含量及物理常数的测定和薄层色谱比较,其结果表明,莱菔子生品中莱菔素含量最高,烘品次之,清炒品最少。莱菔子经清炒和烘制后其脂肪油的含量、物理常数、化学成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莱菔素含量,两者差异极显著,脂肪油中的化学成分也不相同11)。

2.工艺研究

:将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慢炒,使其受热均匀,炒约15~20分钟,待莱菔子发出爆裂声,溢出香味时,出锅摊开放凉

3.药理研究

:实验表明,各种莱菔子制品均有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收缩的作用、抑制小白鼠胃排空的作用,对胃排空的延迟,可使食物不至过快地进入小肠从而有利于减轻小肠消化的负担;对小肠运动的增强则可加强机械性消化作用,两者均有利于食物在小肠内消化,这可能就是莱菔子“消食除胀”的机理之一。在对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影响方面,在对离体豚鼠胃肌条节律性收缩和紧张性收缩方面,以及对抗肾上腺素抑制离体兔回肠运动方面,生品的作用均弱于炒品和老品(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看来临床运用炒品来作消导药是有一定道理的。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