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苦豆(《纲目》),芦巴(《原始》),芦巴子(《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胡芦巴Trig one afo enum-graecum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南、安徽、四川等省。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干燥,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干燥。
【历史沿革】宋代有炒(《圣惠方》),酒浸炒(《妇人》),海金沙炒法(《朱氏》)等。元代则有酒浸、芝麻炒、盐炒法(《瑞竹》)。明代有酒洗微炒(《人门》),酒浸蒸、酒浸焙(《纲目》),生芝麻炒、海金沙巴豆制、山茱萸炒(《普济方》)或同故纸人羊肠内煮焙干法(《准绳》)等。清代多以酒作辅料炮制,有酒洗(《说约》),炒、酒蒸、酒浸炒法(《汇纂》)等。现行有盐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规范》),酒制(《汇典》),烤制法(《烤制法》)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
1.盐制
取净胡芦巴,用盐水拌匀,待吸尽盐水,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有香气,取出,放凉。每胡芦巴100kg,用食盐2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取胡芦巴边炒边洒盐水至水干,呈老黄色为度(《集成》)。
取胡芦巴加盐水润透,蒸半小时,晒干。每胡芦巴100kg,用食盐1.2kg(《集成》)。
2.炒制
取净胡芦巴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爆裂,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规范》)。
3.酒制
取净胡芦巴与酒拌匀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或用酒拌匀,稍闷,使吸尽酒液,蒸2小时晒干,或用文火炒至身于转黄色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每胡芦巴100kg,用黄酒2~5kg(《汇典》)。
4.烤制
将盐水与胡芦巴拌匀,作好烤制准备。同时预热烤箱,当预热到230℃时,将铺薄层胡芦巴的烤盘放入烤箱,烤制8分钟,取出。每净胡芦巴100kg,用盐2kg(《烤制法》)。
【成品性状】胡芦巴:略呈斜方形。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两侧各具深斜沟一条,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盐胡芦巴:微鼓起,色泽加深。有香气,味微咸。炒胡芦巴:微鼓起,有裂口。表面黄棕色。气香。酒胡芦巴:色泽加深。微有酒气。
【性味与归经】苦,温。归肾经。
【功能与主治】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法与用量】4.5~9g。用时捣碎。
【处方应付】处方写胡芦巴、盐胡芦巴付盐胡芦巴;写生胡芦巴、炒胡芦巴、酒胡芦巴各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胡芦巴质地坚硬,不易捣碎,炒后,使质脆易碎,利于有效成分煎出。盐制还可引药人肾经,增强温肾治疝气的作用。
【化学成分】含胡芦巴碱、胆碱、薯蓣皂甙元葡萄糖甙、薯蓣皂甙元-葡萄糖-鼠李糖甙、薯蓣皂甙元-葡萄糖-二鼠李糖甙。还含牡荆素、异牡荆素、牡荆素-7-葡萄糖甙、红草素或异红草素的阿拉伯糖甙、胡芦巴甙Ⅰ、胡芦巴甙Ⅱ、番木瓜碱。此外,还含有槲皮素、β-谷甾醇、胆甾醇、4-羟基异亮氨酸、半乳甘露聚糖等。尚含蛋白质、脂肪酸。种子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烟碱。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盐胡芦巴、酒胡芦巴,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