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来源(《温病条辨》)
药物组成:生香附、旋复花、苏子霜各9g,陈皮6g,茯苓9g,法半夏、薏苡仁各15g。
功效主治:理气和络,降逆化饮。治伏暑、湿温之胁痛,胸满,气短息促,或咳或不咳,但潮热,或寒热如疟状,苔白滑,脉弦滑。
方解:方中主药香附、旋复花疏通肝络,理气止痛。其中旋复花又能降气消痰以平喘;辅以苏子利膈消痰,降气定喘。半夏燥湿化痰,下气降逆。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佐以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使水饮痰湿从小便而去。诸药合用,共奏理气通络,降逆平喘,利水化饮之功效。
药理研究:能健胃,助消化,缓解支气管痉挛,祛痰镇咳,平喘,抗菌,利尿,解热,镇痛,镇吐。其中香附、陈皮能抑制胃肠道运动,减轻胃肠痉挛性腹痛,降逆镇吐;旋复花黄酮对组织胺所致支气管痉挛性哮喘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以平喘镇咳,并能抗多种细菌。
临床应用:以胁痛胸闷,气短息促,胃纳减少苔白滑,脉弦滑为据。若腹满者,加厚朴;痛甚者,加降香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现代制剂:汤剂。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分3次温服。
本方歌诀:香附旋复苏子陈,重用夏苡伴茯苓,胁痛潮热或如疟,理气和络化痰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