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治痛经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痛经又叫月经痛,是指女子在月经来潮的前后几天或月经期中,出现的下腹部疼痛症状。温经汤治痛经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组成】吴茱萸9克,当归6克,川芎6克,芍药6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6克(烊化),生姜6克,丹皮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痛经又叫月经痛,是指女子在月经来潮的前后几天或月经期中,出现的下腹部疼痛症状。一般指疼痛比较明显时,甚至手足冰冷,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大多数妇女在行经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不适的感觉,轻微的疼痛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不能一概称为痛经。痛经发生时常有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腰骶部疼痛等,只有以腹痛为主才称为痛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①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生育过的年轻女性,体质较弱或对疼痛敏感的更容易发生。一般在月经来潮前一两天就出现症状:一阵阵的下腹部胀痛或腰酸,严重的可牵涉到外阴、肛门等部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一般在经血流畅后,疼痛就逐渐消失。②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已生育过的妇女或中年妇女,一般检查可找到发生痛经的原因,常见的疾病有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这种痛经通常在月经来潮之前开始,持续整个月经期间,到月经千净,盆腔充血解除,腹痛及其他症状才逐渐消退直至消失。原发性疾病治愈后,这种痛经也随之痊愈。

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瘀,导致经行不畅,血滞胞宫,不通则痛;或经期产后外受寒湿或过食寒凉生冷,寒湿凝胞宫、胞脉,损伤冲任,经行不畅作痛;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经行之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故行经时或行经后绵绵作痛。

(1)根据《河北中医》2000,22(8):587,蒋惠芳报道:以自拟理气活血温经汤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40例,治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处方:干地黄12克,延胡索12克,葛根12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制香附10克,葫芦巴10克,丹参15克,乌药6克,砂仁(后下)6克,吴茱萸5克。经量多,夹血块,加失笑散、三七粉;小腹冷痛明显加小茴香12克,干姜6克;气虚加黄芪15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于经前3日开始服药,至本次痛经消失为止,连服3月。

(2)根据《江西中医药》1995,26(1):28,刘金妹报道:用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30多例,疗效满意。处方:温经汤,用肉桂易桂枝,炮姜易生姜,去阿胶、丹皮、麦冬,加香附、丹参。腹胀甚加枳壳;痛甚加元胡;肝郁加柴胡。

(3)根据《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3):23,张秋万报道:用温经汤原方原量经前3天水煎内服,配合三阴交、关元、气海先针后灸。结果12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46例,无效6例。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