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
【配方组成】故蒲扇灰
【用法】上用故蒲扇灰,如无扇,只将故蒲烧灰研细,每服一二钱,温酒调下,无时。
【作用与功效】清解虚热,引热下行。
【主治适应症】六阳虚汗,上至顶,不过胸也,不须治之。喜汗,厚衣卧而额汗出也,止汗散止之。
【方解】止汗散仅蒲灰一味,将陈蒲扇或蒲草烧灰存性,温酒调下。因蒲长泽中,取其清芬之气能制炎热,而烧灰服之,欲其引热下行。
【方论】
张山雷:“汗多总是火盛,疏泄无度,蒲生水中,性本清芬,能制炎热,败扇经摇动之余,取其得空气较多,能生凉风以除火气耳,此亦古人理想,惟用酒送,则反以助其振动,殊非止汗之旨,方下文义,不甚明了,疑有伪误。”(《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临证提要】六阳虚汗,是阳热上亢,故汗出上至头,下至项,汗出不过胸,因六阳脉皆上至于头故也。止汗散仅用故蒲扇灰,是取蒲生水中,性本清芬,能制炎热之故。《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篇有蒲灰散,系蒲灰与滑石二味,用之以利小便。方中蒲灰一说是蒲席烧灰,也有认为是蒲黄粉者,此方蒲灰明言系蒲扇烧灰,名同而实异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