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银花、地丁草、鱼腥草、千里光各30克,黄芪、党参、连翘各20克,川连10克,甘草6克(儿童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作用功效】托补消炎。
【方解】多发性疖肿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皮肤化脓性疾病,多缠绵难愈。本病的发生,多因外受风热、湿热、暑热之邪,继而化火化毒,热毒壅聚,或兼有内郁湿热,营卫不和所致。方用银花、地丁草、连翘、鱼腥草、甘草清热解毒;川连、千里光解毒燥湿;黄芪、党参益气托毒。合用有托补消炎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银花、地丁草、连翘、鱼腥草、白头翁、川连、黄芩、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抑制或杀灭的功用。加丹参以活血祛瘀,配甘草以增强药效,重用黄芪、党参及白术,大补正气,提高机体抗病力,使“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使治愈后不再复发之功。
【主治】多发生疖肿。
【加减】凡内郁湿热较重者,酌加黄芩、黄柏各15克;治中仍有新发者,酌加白头翁、丹参各20克;气血两虚者,加白术20克,黄芪用至30克。局部外治,即配用三黄洗剂及芙蓉膏。治疗中一律停用西药。
【疗效】汤一鹏报道,治疗验证60例,病程均在3个月左右,最长达5年。总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80%。平均服药20剂。
【来源】《四川中医》,1986(6),汤琢成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