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与归经】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聤耳流脓;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狂。枯矾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用于湿疹湿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息肉。
【注意】体虚胃弱及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外用药效】明矾有广谱抗菌作用;枯矾可促进上皮生长,消除肉芽水肿作用;明矾制剂对微血管的渗血有止血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口疮白矾研细过筛,于猪胆上部剪1开口,将白矾沿口塞入,以塞满为度。用线将猪胆开口扎紧,自然晾晒,待猪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至少1年)取下研成极细末。取药末少许,涂抹于口腔患处。每日3次。一般抹药1次,疼痛即可明显减轻,轻者抹药3次即愈,重者连续抹药3天也可获效。
2.腰椎骨质增生白矾外敷液外敷治疗腰椎骨质增生。又有白矾250克,醋1000克,用沙锅文火煮化后外敷患处,温度适中,每天2次,每次25~30分钟,局部外敷时避免烫伤患处,15天为1疗程。
3.跖疣白矾100克,艾叶200克,将艾叶放入煎煮容器内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时,再加白矾溶化即成。每天2次用煎液浸泡患处30分钟,药液温度掌握在40℃左右为宜,再次浸泡时,可将原药液加热继续使用,一般每剂药液可用3天,连续用药12天。
4.子宫颈炎明矾、儿茶各30克,冰片1克,研末,麻油调成糊状,先擦净宫颈糜烂面上的白带,取2克药糊放在带线棉球上,紧贴患处。24小时取出带线棉球。每3~4天1次,10次为1疗程。
5.急性尿潴留将白矾粉末少许置于患者脐中,上覆一毛巾,取温水从毛巾上向脐中逐渐滴入,使白矾徐徐溶化。一般均在施治后30分钟左右开始排尿。
6.婴幼儿口疮白矾15克(根据年龄大小可适当增减白矾的用量),先打成小块,放入铁锅内炒20分钟左右,把炒好的白矾研成粉末。晚饭后,把研细的白矾粉末加上鸡蛋清调成糊状涂到纱布上,包在婴幼儿的左足心处4~5小时,到半夜12时取下弃之。接着,用同样方法,取相同量包于右足心处4~5小时即可。一般2~3次即痊愈。
7.荨麻疹白矾10克,花椒5克,食盐10克,以上药味煎20分钟后,取汁之250毫升,早、晚各搽洗1次。
8.小儿流涎白矾酸寒而涩,能除风祛热燥湿,用其外洗能引脾经之热下行而止口涎。方用白矾适量加入热水中,一般5000毫升热水加白矾200克。每天早、晚各1次洗两足,7天为1疗程。
9.大肠炎白矾粉2克加入20℃的0.9%NaC 1200毫升中, 每晚排便后取臀高头低左侧卧位, 注射器前接导尿管插入肛门内20厘米后注液,保留至次日,7天为1疗程,间隔2天行第2疗程。
10.隐翅虫皮炎用5%白矾溶液湿敷。
11.腮腺炎将白矾20克研成极细粉末置于碗中,然后取新鲜鸡蛋2枚,分别用消毒的锐利器械如剪刀、镊子等击破1小孔,让蛋清(蛋白)流入碗中,混合均匀,即可用于治疗腮腺炎。用时先将肿痛部位用淡盐水清洗,然后将白矾蛋清外敷,注意敷盖面积一定要大于患部,不需包扎。干则再涂。大多数患者敷后即觉凉爽痛减,1~2日内红肿消退,随之热退病愈。
【古代临床外用】
1.《圣济总录》载外伤出血:枯矾粉敷之,衄血,用枯矶粉吹之。
李时珍搜罗之方载:尚以白矾所制之枯矾治衄血不止(枯矾末吹之妙),霍乱吐泻,气利不止。又以白矾治二便不通,白矾末填塞脐中,以新汲水滴之,觉冷透腹中自然通,脐平者以纸围环之。
2.《本草衍义》载白矾其性却水,治涎药多须者,用此意尔。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出血如衄者。贴之亦愈。
3.《本草蒙筌》载白矾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橄脓疮收水。
4.《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治小儿因剪脐,伤外风,致脐疮久不干:白矾(煅),白龙骨(煅)等份。上研为细末效之,少少用。如无两味,但得一味亦可。
5.《卫生宝鉴》载二仙散治疔肿恶疮:白矾(生用)、黄丹各等份。上各另研,临用时各抄少许和匀,三棱针刺疮见血,待血尽上药,膏药盖之。
6.《千金翼方》载矶石散治目翳及胬肉:矾石上上白者,末,纳如黍米大于翳上及胬肉上,即令泪出,以绵拭之,令得恶汁尽,日一。其病逐恶汁出尽,日日渐自薄,便瘥。
7.《本事方》载红编散治聤耳出脓:白矾煅成灰一钱,入胭脂一字,研匀。用绵杖子缠去耳中脓及黄水尽。即别用绵杖子引药人耳中令到底掺之即于。
【外用不夏反应】枯矾粉局部刺激太重,特别是新鲜伤口或腐肉已脱、新肉正在生长的疮面,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可配珍珠散,即可明显减轻其刺激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