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
小茴香商品呈长圆柱形,两端稍尖,长4~10毫米,宽2~4毫米。基部有的带小果柄,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花柱基。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光滑无毛。果实极易分离成两个小分果。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5条隆起的纵棱线,腹面稍平,断面边缘波状而较硬,中心灰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芳香,具甜香气,压碎时更显著,味微甜。
【选购要点】
小茴香商品以籽粒肥满、色黄绿、气香浓者为佳。
【混伪识别】
有将同科植物莳萝的果实误作小茴香药用,应予以纠正。其果实多已分离为分果,分果呈扁平椭圆形,长3~5毫米,宽1.5~3毫米,厚约1毫米。表面棕色或深棕色,背面有3条微隆起的肋腺,边缘肋腺浅棕色延展呈翅状,腹面中央有一条棱线。果皮内含种子一枚,富油性。气芳香,味辛凉。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膀胱、胃经。
【保健功效】
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
【保健应用】
①中焦虚寒气滞证:本品辛温能温中散寒止痛,并善理脾胃之气而开胃、止呕。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及脾胃虚寒的脘腹胀痛。②少腹冷痛,痛经,寒疝腹痛:本品辛温,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外用适量。
【健康提示】
阴虚火旺者慎用。
【食疗药膳】
茴香红糖茶
用料:小茴香50克,干姜15克,红糖30克。
制作:上药捣碎,用沸水冲泡,闷10分钟即可。
功效:温经活血,暖宫止带。适用于寒湿带下,症见带下清稀、量多,腰酸乏力,四肢发凉,舌苔白、脉沉迟。
服法:代茶频饮。
小茴香粥
用料:小茴香10克,大米50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小茴香先煎,去渣,取上清液,加人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调人食盐即可。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纳差食少、胃肠下垂、乳汁缺乏、胁痛、肾虚腰痛、痛经。服法:温服,每日1或2次。内有实热及阴虚火旺者勿服。
小茴香汤
用料:小茴香根50克,车前子10克,食盐适量。
制作:将上物同放入锅中,加清水,用文火煎汤,调入食盐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用治尿血、尿道热涩刺痛、下腹部疼痛胀急的血淋。
服法:冷服,每日1或2次。服药时勿饮茶。
茴香青皮酒
用料:小茴香15克,青皮15克,黄酒250毫升。
制作:以上前2味洗净,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3日即成。
功效:疏肝理气。适用于经期或前或后,或过期不止,经色深红,质稠有块,腰腹胀痛,心烦口渴等。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5~30毫升。
小茴香白酒
用料:小茴香10克,石菖蒲20克,九月菊20克,木瓜20克,桑寄生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作:以上前5味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去渣即成。
功效:清心柔肝,补肾。适用于肝虚损引起的眩晕耳鸣、小腹冷痛、下焦虚寒。
服法:温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10~15毫升。
茴香桂枝酒
用料:小茴香30克,桂枝15克,白酒250毫升。
制作:以上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即成。功效:温经散寒。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稍减。
服法:每日服2次,每次15~20毫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