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药性论》。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Bge.和马兜铃A.debilisS.et.Z.的果实。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摘,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别名】马斗铃,斗铃,马斗令,斗令,刁铃,兜铃,马铃果,马兜零,马兜苓,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臭瓜蛋,蛇参.果,臭罐罐,万丈龙,后老婆罐,臭葫芦,臭辣秧子,野木香果,痒辣菜果,麻丢铃,骂结吨(亿佬族名),定海根(侗族名)。
【商品名】北马兜铃:又名圆叶马兜铃。为植物北马兜铃的果实。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及河北等地。
马兜铃:为植物马兜铃的果实。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均以果实完整、色绿、干燥、种子充实者为佳。
【处方名】兜铃,马兜铃,马斗铃,蜜炙马兜铃,炙马兜铃等。
处方中写兜铃、马兜铃、马斗铃均指生马兜铃。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蜜炙马兜铃又名炙马兜铃、蜜马兜铃。为净马兜铃炼蜜炙后入药者。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注意】在药材商品市场上,西藏地区以同属植物囊花马兜铃A.saccataWall.的果实作马兜铃入药;甘肃一些地方以同属植物大叶马兜铃A.kaempferiWilld.的果实作马兜铃入药。此非正品。
此外还有一些混用误用的,如:云南和四川部分地区把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cathayanum(Wils.)Stearn和心叶大百合C.giganteum(Wal1.)Makino的果实或种子误作马兜铃入药,习称“杜兜铃”或“百合马兜铃”。四川个别地区以葫芦科植物纤花雪胆HemsleyagracilifloraCogn.的果实称作土兜铃,把土贝母属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的果实混称马兜铃,误作马兜铃入药。以上均应纠正。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痔疮肿痛或出血;高血压头晕面赤等。
【用量】3~10克。
【慎忌】剂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呕吐。风寒咳嗽忌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