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肤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而以四川为主。秋季摘下虫瘿,煮死内中寄生虫,干燥。生用。
【处方用名】五倍子。
【性味归经】性寒,味酸、涩。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收敛固涩,敛肺降火。主治自汗盗汗,久泻久痢,肺热咳嗽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五倍子酸涩收敛,故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湿热泻痢者忌用。
2.外感表邪未解,咳嗽初起者忌服。
3.湿热泻痢及泻痢初起,里急后重,大便黏腻不爽者禁用。4.《本草经疏》曰:五倍子“性燥而专收敛,咳嗽由于风寒外触者忌之。泻痢非肠虚脱者忌之。咳嗽由于肺火实者忌之。若误服之,反致壅塞喘满,以其酸敛太骤,火气无从泄越故耳”。
5.《本草备要》云:五倍子“嗽由外感,泻非虚脱者禁用”。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不宜用于病邪甚,感染重或急性发作的肠炎,痢疾等病症;也不适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黄等肺部感染明显的咳嗽。
2.肺热炽盛,咳嗽痰喘者皆不宜单独应用。
3.本品不宜同时合用麻黄碱、奎宁等生物碱,含氨基比林成分的药物及硫酸亚铁盐、洋地黄类强心苷,重金属离子,因可发生沉淀、变性反应;不宜同时合用利福平、磺胺类药物,因可发生肝中毒;与维生素B1、维生素B2同用时,会使两者皆失效;与氢氧化铝、硫酸锌同用时,可影响药物的吸收程度;可降低酶制剂的疗效,故不宜与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合用;不宜与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四环素族抗生素合用,因可降低药物疗效。
4.鞣酸可干扰食物吸收,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或饮料中含有少量的鞣酸是无害处的,但在大剂量使用时,如过度饮茶等,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剂量甚至可引起刺激,发生腐蚀现象,特别是在空腹时服用,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等症状。五倍子因其含有鞣酸,故亦不宜大剂量或空腹时服用。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1.5~6克,水煎服;入丸、散剂,每次1~1.5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临证用药体会】五倍子酸涩寒凉,既有较好的收敛固涩之功,又有解毒祛湿之效。因而被广泛用于治疗泄泻,痢疾,脱肛,遗精,遗尿,呕血,自汗,盗汗,痔疮,疮肿,外伤瘀血,湿疹,癣痒,口疮等病证,以及中耳炎,胃下垂,子宫脱垂,足癣等疾病,特别对脱肛有良效。由于五倍子所含鞣酸内服过量可影响胃肠道的功效,甚或损伤肝脏,内服量不足则疗效欠佳,故历来多以外用为主。需要内服者,如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病,以保留灌肠为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