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秋冬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煨用,或取肉用。
【处方用名】诃子、诃黎勒、诃子肉。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酸、涩。归肺、大肠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声。主治久泻,久痢,久咳,失声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诃子苦重沉降,酸涩收敛,守而不走,故湿热积滞,气阻不畅等诸证者不宜使用。凡临床表现为胸闷腹胀,不思饮食,身重而热,汗出不畅,头时昏蒙,或小便黄浊量少,妇女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舌苔黄腻而厚等症者应忌用。
2.诃子味酸涩而苦,功效收敛,有敛邪之弊,不利于外感初起者,有碍于外邪的表散。故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以及风温初起,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肢体酸痛沉重,头痛头胀,无汗或少汗,鼻塞涕多等症者应慎用。
3.诃子可用于止咳,但仅适用于久咳少痰,而不可用于咳嗽初起者。初起之咳,多由外邪所致,或肺气不宣,或痰浊阻滞,肺气不降,早用诃子收敛,可使外邪不去,正气难复,痰涎阻塞,咳嗽更剧,故恶寒发热,鼻塞清涕,脉浮或痰多而稠等者应慎用。
4.诃子性温,故阴虚火旺,实热内炽,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者忌用。
5.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6.《品汇精要》曰:诃子“气虚人忌多服”。《医学人门》云:诃子“气虚及暴嗽、初泻,不可轻用”。《本草经疏》谓:诃子“咳嗽因于肺有实热,泄泻因于湿热所致,气喘因于火热冲上,带下因于虚热而不因于虚寒及肠澼初发,湿热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肾家虚火,法并忌之”。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诃子性质涩滞收敛,擅长敛肺涩肠,有敛邪之弊。故咳嗽、泻痢初起,表邪末净或实邪尚盛者不宜过早、多量服用;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精神分裂症,静脉曲张,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妇女痛经,乳腺增生病,急性乳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皆忌用。
2.诃子性味苦酸而涩,苦涩大于酸涩,故下气之力胜于收敛。故气虚或久咳久泻者不宜多量内服或单味药久服。
3.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本品不宜与维生素Bi及苷类、生物碱、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配伍,因可产生沉淀反应而影响吸收;不宜与异烟肼配伍,因容易分解而使其失效;不宜与酶制剂配伍,因可改变性质、降低疗效或失效;不宜与维生素B6配伍,因可形成络合物而降低疗效或失效;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用,因可致中毒性肝病。
5.敛肺清火下气、利咽开声宜生用,涩肠止泻痢宜煨用。两者不可混淆使用。
6.《本草衍义补遗》谓:“诃子下气,以其味苦而性急喜降。肺苦急,急食苦以泻之,谓降而下走也。气实者宜之,若气虚者,似难轻服。随风子,治肺气因火伤极,遂郁遏胀满,盖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之功也。”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临证用药体会】诃子生用敛肺止咳,清利咽喉,凡肺虚喘嗽,久咳失声,以及久嗽肺中兼有火邪者,均可使用。煨用止泻力强,多用于治疗久泻久痢,完谷不化,腹部冷痛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