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_葶苈子不适合什么人

养生之家导读:常用中药临证禁忌包括的中药品种较多,适合中医师参考和阅读,那么葶苈子的禁忌人群与使用剂量_葶苈子不适合什么人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主要产于东北、内蒙古等地;后者习称“南葶苈子”,主要产于安徽、江苏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处方用名】葶苈子、苦葶苈。

【性味归经】性大寒,味苦、辛。归肺、膀胱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主治痰喘实证,水肿,悬饮,胸水,腹水,小便不利等。

【禁忌与不适宜人群】

1.有葶苈子过敏史者禁用。

2.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者忌用。

3.有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紊乱者慎用。

4.葶苈子专泻肺气之实而行痰水,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肾虚小便不利之证忌用。

5.葶苈子味苦性寒,降气破气之力颇强,适宜治痰水壅郁肺气,膀胱通调失利之实证。久病体虚、气短喘促者禁大量或单味药久服;水肿胀满因脾肾虚弱者禁用。

6.脾胃虚寒、大便滑泻,以及有脱肛、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证者忌服。

7.妊娠期妇女忌服。

【临证应用注意事项】

1.《本草经集注》曰:“恶僵蚕,石龙芮。”

2.本品与降血压药、利尿药、强心苷类药物联用时,用量皆不宜过大。

3.体虚、年老及产后妇女,攻邪宜用甜葶苈子;邪气亢盛而正气未衰亟待逐邪时,宜选用苦葶葶苈子。

【临证炮制注意】炒葶苈炒后可减缓其寒性。

【煎服方法注意】宜用细布包后入煎。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研末服,每次3~6克。

【临证用药体会】葶苈子性寒,辛开苦降,具有清肺热,化痰饮,利水湿的功效。自古至今,为治疗痰涎壅肺所致之咳嗽痰多,喘息不得平卧,以及下肢或全身水肿,小便短少之要药。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感染,咳喘发热,水肿。本品虽有甜、苦之分,但传统药用苦者为佳。前贤认为入药应炒,故有“无子不炒”之论,药理已知,凡种子类药物,经炒制后,致种皮破裂,水煎过程中,使水容易浸透到种子内部,利于化学物质的溶出,增加煎液中药物的浓度,以提高疗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