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研制方。
【药物组成】
虎杖冰片等
【功能】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敛疮收。
【作用功效】用于各种热源及化学物质所致的体表皮肤有红、肿、热、痛表现的工度烧(烫)伤;有水疱、表皮脱落等表现的Ⅱ°烧(烫)伤。面积较大的重度烧伤病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剂型规格】油剂,50毫升/瓶,100毫升/瓶。
【用法用量】外用,直接涂药于创面。一日2~3次。亦可用其进行半暴露及包扎法。用时摇匀。
说明:急救处理:污染轻的新鲜创面,常规清创后涂药,黄豆大小水疱不需特殊处理。有大水疱者放水后涂药。表皮片状脱落者,清创时予以剪除。污染严重或感染化脓的创面,用松节油去除油污,用双氧水去除脓性分泌物后,再用盐水清洗创面,用棉球蘿干,酒精消毒创面周围健康皮肤后,再用本药治疗。通常采用暴露疗法:(直接涂药在创面上,每日2~3次,后期酌减,谨防涂药过厚及药痂下积脓)或半暴露疗法(用此药做成大网眼纱布贴敷,每日换药一次)。在寒冷季节或受伤部分不适合暴露疗法者,亦可用此药进行包扎疗法(涂药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全身遵医嘱配以其他治疗。
创面愈合转归:Ⅰ度、浅Ⅱ度伤:用本药治疗后1~2小时疼痛开始缓解,3~4天基本消肿,逐渐结痂,产生痒感。6~12天创面愈合,痂皮自行脱落痊愈。深Ⅱ度伤:用本药治疗后1~2小时疼痛开始缓解,3~4天基本消肿,7~10天创面坏死组织液化,分泌物增多(见此种现象不要认为是感染化脓而停用本药),液化物少者继续涂药,每天2~3次。液化物多者可用消毒干棉球轻蘸除去后,再涂本药。10~15天创面上皮开始生长,出现痒感,15~25天痂皮自行脱落痊愈。对痒感或干燥感严重者,可涂本药上清液部分予以湿润后即感舒适。
【注意事项】深Ⅱ度或Ⅲ度创面应用本药时,请注意用“袪腐生肌,易脓易腐为顺,不脓不腐为逆,腐肉去则新肉生”等中医疮疡辨证理论作指导,切勿将液化创面当感染创面而停用本药。
注意保持健康皮肤的清洁卫生。
用药时要摇匀。
【现代应用】本品治疗烧烫伤,具有促进结痂、抗感染等作用,能减少伤面渗出,防止水分及电解质丢失,加快创面愈合的作用,有报道用虎杖水煎并浓缩制成膏剂、粉剂和虎杖纱布等,治疗Ⅱ度、Ⅲ度伤面10%~71%以上的烧伤患者60例,其中15例已感染。结果治愈59例,死亡1例,伤面愈合时间,Ⅱ度4~6天,Ⅲ度20~42天。虎杖鞣质治疗153例烧伤病人,显效86例,有效55例,不佳12例,用于Ⅱ度烧伤较为理想。有用虎杖根(干品)1000克,蓖麻油1000克,梅片适量,共制1000克虎杖烧伤油膏,外用涂于患处,一日数次。治疗46例,痊愈36例,好转10例。有人将虎杖切薄片,按1克加90%酒精1毫升比例浸泡1周,过滤后备用,在分离麻醉或强镇痛剂下行清创术。然后将虎杖酊均匀涂(或喷)于创面上,创面药液干燥后再次涂药,次日始可减少涂药次数,即可在创面迅速形成痂皮保护层。共治48例头面部、四肢浅Ⅱ度烧伤创面,有效36例,无效12例。还有报告用虎杖100克加水5升煎煮2小时,过滤去渣,浓缩至500毫升,加苯甲酸、尼泊金等防腐剂即成。患者局部创面先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干净,若水泡破损则给予剪除,然后涂上虎杖煎剂。治疗烧伤142例,除大面积烧伤休克2例、感染引起败血症2例、呼吸道烧伤1例因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外,其余137例均获治愈。
【基础研究】本品主要用治烧烫伤,虎杖具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定痛之功,治疗水火烫伤有很好功效;冰片具清热止痛之功,合虎杖清热解毒,共收清解热毒,敛疮止痛之功。
药理研究表明:虎杖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及收敛作用,冰片有局部镇痛作用,温和的防腐作用及抑菌作用。这些药理功效对烧烫伤创面的防感染、止痛、收敛愈合都有重要作用。
虎杖晶Ⅳ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及形态学的影响,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虎杖晶Ⅳ有呈剂量依赖增加前列环素释放的作用,未见对细胞形态学产生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