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来源】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卷四。
【药物组成】
鲜牛蒡草(或干品)鲜凤仙透骨草(或干品)生川乌桂枝大黄当归生草乌生附子地龙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及川芎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肉桂乳香没药苏合香麝香植物油红丹。
【功能】温阳化湿,消肿散结。
【作用功效】用于脑疽、背疽、乳疽、瘰疬、冻疮及一切溃烂,不红不肿久不收口之阴毒,兼治疟疾及寒湿痹痛。
【剂型规格】膏药,每帖净重1.5、3、6、9克。
【用法用量】外用,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若治疟疾贴大椎穴。
【注意事项】阴虚阳实之证不宜贴用。贴后个别患者皮肤出现皮肤潮红,药疹,停药后可消失。
【现代应用】用于多发性脓肿,淋巴结核未溃及胸壁结核硬结期。河南中医学院赵国华曾治一男,19岁,1976年秋,初感腋下微痒,数日后坚硬疼痛,且与日俱增,奇痒难忍,用抗菌素、止痛药皆无效,患处皮色如常,漫肿无头,辨证为忧思患怒,伤及肝脾,气结血滞,而成腋疽,遂用隔蒜灸法,并予阳和解凝膏外贴,内服丹栀消遥散加减,调治月余,阴疽消散。
湖北黄陂县六指公社卫生院科研小组用阳和解凝膏,治疗风湿痛、关节痛、腰痛、扭伤、哮喘、遗尿、痛经、乳腺炎、淋巴腺炎、深部脓肿、淋巴结核(未溃)、骨结核(未溃)等一切形寒阴冷的病症,共治愈448例,无效16例。
用加味阳和膏,为王洪绪方去苏合香、白凤仙,加丹参、三棱、莪术、易鲜牛蒡全草为牛蒡子。治疗寒湿郁结所致的外科病症,即寒湿凝滞筋脉或气血瘀结而成的包块性疾病、软骨增生性病症及慢性软组织炎症等病,颇有效验,如“乳中结核”乳房结块性疾病,主由气滞、血瘀、痰凝,用行气、化瘀、消痰之法。治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男子乳肿,效果均满意。软骨性病症,如肋软骨炎、软骨赘生物,或寒湿凝聚骨膜而成软骨增生之变,用此膏效果甚佳,尤宜于过劳而致局部酸痛等病症加重者。对甲状腺囊肿及甲状腺瘤,贴后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浅部慢性淋巴结肿大,如颈部淋巴结核,贴后可使肿块缩小至消失。
【基础研究】方中生川乌、生草乌、肉桂、.生附子等辛热之药以温肌肉回阳;牛蒡草、防风散风除湿,解毒;鲜凤仙草、五灵脂、当归、赤芍、续断、地龙、僵蚕、川芎、大黄以行血逐瘀止痛,麝香、木香、香橼、陈皮、苏合香等行气以通经络,方中生川乌、生草乌与白薮、白及属十八反,本文用之相反相成。全方有行血散寒湿的功效,外用于各种疮疽病症。此方多用于疽症,《外科全生集》载,可治一切阴疽流注,溃烂不堪及冻疮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