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清热解毒汤加味治疗手足口病医案

养生之家导读:清热解毒汤加味主治手足口病,辨证属外感时邪,内蕴湿热。那么,刘敏清热解毒汤加味治疗手足口病医案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刘敏清热解毒汤加味

【组成】葛根12~15g,黄芩6~9g,黄连2~4g,甘草3~5g,升麻3~5g,赤芍7~9g,浮萍7~9g,薏苡仁12~15g,茅根12~15g,竹叶7~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50ml,分3~5次温服。所剩药渣再煎汤浸洗手足患处,每日1次。羚羊角(代)、水牛角另煎1小时,取汁150~300ml,代开水频饮。

【功效】主治手足口病,辨证属外感时邪,内蕴湿热。

【方解】方中葛根辛凉,轻清升发,起阴气而解诸毒,于升津液中又有透邪作用;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解毒,坚阴燥湿;甘草和中解毒;升麻升散火邪、透疹解毒,赤芍凉血散邪,浮萍上宣肺气,外达皮毛,下通水道,发汗祛风,清热解毒,三者合助葛根透邪,并助黄芩、黄连解毒,以消斑疹,除疫气,逐时行邪热;薏苡仁、茅根、竹叶均为甘淡微寒之品,甘能补中,寒以清热,淡渗利湿,且薏苡仁长于健脾除湿,茅根又能生津益肺,竹叶则可清心除烦,三者合用,导时邪毒热从小便而去,又能益脾和中,祛邪不伤正,利湿不伤阴。诸药合用,在疏表解毒,凉营透邪,清热除湿的同时,还能帮助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达到标本兼顾,减轻症状,减少痛苦,缩短病程,使患儿迅速康复的目的。此外,此方煎服后再复煎外洗,更加强局部的清热解毒除湿功效,促进手足皮疹的消退。

【加减】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5g(后下);发热无汗加青蒿5~6g(后下),荆芥5~6g(后下);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45g,羚羊角(代)1~2g,水牛角12~15g.

【医案】患者,男,4岁,2004年5月11日初诊。昨起呕吐发热无汗,伴鼻塞流涕,口烂疼痛,口臭流涎,拒食腹胀,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黄。查体:体温39.3℃,舌质红赤,舌苔黄厚而腻,上下唇、两侧颊黏膜布绿豆大小溃疡10余个,手掌足底部布米粒大小疱疹多个。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6×10儿,中性粒细胞0.46,淋巴细胞0.54。西医诊断为手足口病,中医诊断为温病疫毒,辨证属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治以疏表解毒,凉营透疹,清热利湿。处方:葛根15g,黄芩9g,黄连3g,甘草3g,升麻5g,赤芍9g,浮萍9g,石膏45g,荆芥6g(后下),青蒿6g(后下),生大黄3g(后下)。1剂,水煎2次,取药汁150ml,分3次温服。药渣再煎汤浸洗手足患处。又给予羚羊角(代)1g,水牛角20g,水煎1小时,取汁300ml,代开水少量多次频服。次日复诊患儿热退,口痛流涎减轻,能进食,大便通畅。原方去升麻、石膏、荆芥、青蒿、大黄,加薏苡仁15g,茅根15g,竹叶9g。续服2剂,手足心皮疹完全消退,口腔溃疡亦平复,神安,纳增,二便调,舌质转淡红,舌上黄腻苔消退。

【按语】清热解毒汤乃伤寒经方,原为表证误下后,里热挟表邪下利之证而设。然此方不惟治利,古今临床应用均相当广泛。作者受民国名医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葛根芩连汤证案例启发,以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颇好。

【方源】刘敏.清热解毒汤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观察.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72。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