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养生之家导读:《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那么金匮要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原文】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诠释】干呕下利,胃肠同病,邪热上扰于胃,胃气上逆则干呕。热迫肠道,下行为利,伴见腹痛肠鸣,里急后重,滞垢不爽,泻下热臭,舌苔黄腻,脉弦滑且数,治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辛开苦降,调和肠胃。

【治法】辛苦相合,调和胃肠。

【方药组成】黄芩3两,甘草2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

【服法与禁忌】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经方方论】本方以黄芩汤为主,苦寒清热,燥湿止利,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除干呕。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以除下重;甘草大枣,甘以益中,健脾益胃。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同治胃肠不和,但半夏泻心汤以治胃为主,兼顾其肠,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肠为主,兼治其胃。

【经方新用】

例1周某,女,30岁。患胃窦炎,伴口苦干呕,胃疼胃胀,吞酸嗳气,胁肋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滑且数,依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配黄连10克,吴茱萸6克,青木香15克,川楝子15克,陈皮15克,5剂症消。

例2黄某,女,29岁。患下利赤白,日行六七次。便检:脓球(十十),红血球(十),腹痛下重,肠鸣腹胀,泻下灼肛,黏秽不爽。因饮食失宜所致,胃脘痞满,嗳气恶心,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脉弦滑。

辨证:湿热中阻,滞垢下利。

治法:清热化湿,涤垢除滞。

方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化裁。

组成:黄芩10克,黄连8克,白芍20克,甘草15克,秦皮18克,半夏12克,生姜20克,槟榔12克,广木香12克,厚朴15克,炒菔子30克,山楂炭3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复诊:药服4剂,腹痛下利缓解,脓血尽除,中焦痞塞顿开,能食但不宜多食,继服上方3剂愈。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