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明益气健脾汤
【组成】黄芪、茯苓、山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鸡内金各20g,太子参、薏苡仁各30g,焦白术、丹参、淫羊藿、鳖甲(先煎)、赤小豆各15g,砂仁(冲)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补肾,健脾渗湿,佐以化瘀软坚。
【方解】方中黄芪、太子参、焦白术、淫羊藿益气补肾,以茯苓、薏苡仁、鸡内金、砂仁、怀山药、赤小豆健脾渗湿,佐以丹参、鳖甲化瘀软坚,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解余毒。痼疾缓图功,一般患者服药80余剂,诸症悉除。
【医案】徐某,男,45岁,农民,1990年4月15日初诊。患慢性肝炎4年,肝功能长期异常。近2个月来倦怠乏力,纳呆腹胀加剧,腰酸膝软,下肢水肿,大便溏薄。发病后曾多次求医,索观前方,皆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消食软坚等法。查肝功能:黄疸指数6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U,硫酸锌浊度试验12U,谷丙转氨酶110U/L, 白、球蛋白比例0.85:1, HBsAg(+) 。查体:面色苍白虚浮少华,精神稍软弱,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右颈有蜘蛛痣2颗,无肝掌,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腹部稍膨隆,叩之呈鼓音,腹水征阴性,无腹壁静脉怒张,肝大右胁下2.5cm,剑突下3.5cm,质地偏硬,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根微腻,脉沉细无力。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证属脾肾亏虚,湿瘀阻滞。用上方35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1个月余,纳增知馨,唯食后腹微胀,精神转佳,面色转红润,腰膝酸软显减。慢性痼疾,徐徐图功。原方再服50余剂。诸症恶除,肝肋下1cm,质尚软,复查肝功能已正常,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八珍颗粒交替服用半载而收功。其间曾2次复查肝功能、乙肝表明抗原、蛋白比例均属正常。
【按语】慢性乙型肝炎属中医“虚劳”“胁痛”等病范畴,中医对其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张先生认为,在各种治法中,以益气健脾法尤为重要。本病的病机首先在于肝脾功能彼此失调,肝气郁久必克脾土,致使脾气亏虚,肝脾既损,则疏泄和运化功能失司,乃致气滞、湿阻、血瘀、渐成胁下癥积。肝血瘀阻日甚则脾土虚弱日增,湿热浊邪难除。久则脾虚及肾,阳损及阴,肾之阴阳俱虚。肝、脾、肾功能彼此失调,脏腑虚者愈虚,气、血、湿热实者愈实,正气不足,无力驱邪,致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故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
【方源】张桂明.益气健脾法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学报,1994,4:2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