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养生之家导读:桂枝汤,中国著名汤液经方,出自《伤寒论》。那么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是什么?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赤石脂(碎)一斤,太一禹余粮(碎)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

方解:本方的赤石脂、禹余粮均属收敛止血、止利药,故治大便滑泻而久久不止者。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解析:痿,即指肢体痿废而不为用之证。伤寒吐下本属误治,表不解则气上冲。若其人素有饮,更必伴饮逆诸证,此再发其汗,更属误治,徒亡津液、亡血液,病必不除。其人虚烦、脉甚微,即津血亡失的结果。尤其由于连续误治,使中气虚,客邪夹饮以上逆,故心下痞硬、胁下痛。血虚又加饮逆,故其人眩冒。表不解则气上冲咽喉。经脉动惕者,即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的互词。此若久不治,则必至肢体虚损而成痿。

本条与前67条苓桂术甘汤证条的重出,不过此于发汗后的变证,又加详细说明,并于最后提出久而成痿,水毒之为害,以至于此,哪能轻视?

按:伤寒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妄施吐下、发汗,而不知治水,可致人成痿,医者不可不慎。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解析:伤寒经过发汗、或吐、或下等法治疗以后,虽然表证已解,但胃气已虚,饮气上逆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此时可用旋覆代赭汤来主之。

按:此与前之生姜泻心汤证同,均是胃素有饮病,治疗时未注意治饮而成坏病。不过不因汗、下、吐误治者也不少见。胃病人见本方证者亦很多,胃反、噎嗝均有用之的机会。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噫气频作者,于此方加乌贼骨、乳香、没药等亦有验。大便难,属虚不宜下者,用之亦效。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
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
通天达地汤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那么,吴廷扬通天达地汤治疗外感发热医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