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黄芩汤(向卫平方)
【组成】白果10g,黄芩15g,桑白皮15g,麻黄10g,款冬花10g,半夏10g,紫苏子10g,木香10g,厚朴10g,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止咳平喘,清热祛痰,宣肺散邪。用于哮喘缓解期。
【方解】白果黄芩汤系由《证治准绳》定喘汤加重黄芩、桑白皮用量,另加厚朴、木香各10g而组成。方中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防麻黄耗散肺气;黄芩、桑白皮泻肺热,止咳平喘,清热祛痰;紫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厚朴、木香宽中理气而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肺气得宣,痰热得清,外邪得解,则咳喘痰多诸症自除,故其适用于素体痰多而复感外邪之痰热壅肺证。
【加减】兼外感咳甚者,加前胡、桔梗;伴自汗畏风,极易感冒,卫阳不固者,加黄芪、麦冬、五味子;喘急面红,烦热口干,加知母、瓜蒌霜;如痰涎量多,不得平卧,便秘,加葶苈子泻肺逐痰。
【医案】李某,女,61岁。诉反复咳喘气短4年,每逢秋冬天气凉则加剧,经某医院诊断为息型支气管炎。曾服中西药未能根治,经常复发。7日前因受寒后喘咳加剧,可闻咳呛阵发,不能平卧,动则胸憋闷胀加重,唇、甲稍微紫黯,咳痰量多、色黄质稠,不易咳出,口渴,苔微黄厚腻,咳声低弱,自汗倦怠等,脉滑数,诊断为哮喘(中度),证属痰涎壅盛。此为风寒外束,郁化而热,痰热内蕴,肺气不宣所致。治宜宣肺平喘,清热祛痰,止咳降气。拟予定喘汤加减。处方:炒白果10g(打碎),黄芩15g,桑白皮15g,紫苏子6g,炙麻黄10g,款冬花10g,杏仁10g,半夏10g,厚朴15g,木香10g,葶苈子10g,贝母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服5剂而收功,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2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中医学认为,哮喘病的病因病机系“内有壅窒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痰气相互搏结,肺气宣降失常所致。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故发作时以治标为重,不发作时以治本为主。
【方源】向卫平.白果黄芩汤治疗痰热型哮喘38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5):2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