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党参15g,黄芪15g,酸枣仁15g,半夏15g,茯苓15g,丹参15g,远志10g,石菖蒲10g,橘红10g,桂枝10g,甘草10g,炒枳实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遍,分2次温服,10剂为1个疗程。完全缓解再继服1个疗程。治疗期间应调情志,注意休息,禁烟酒等辛辣食品,忌厚味。
【功效】适用于心绞痛气虚痰随证,症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牵连背部,每日发作频繁,稍活动即有心慌心跳,容易出汗,夜间难以平卧,面色较暗,舌淡,苔薄微腻,脉沉细涩。
【方解】益气化痰汤是以温胆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半夏、橘红、枳实理气化痰;石菖蒲开窍豁痰,化湿和中;党参、黄芪、酸枣仁、远志、茯苓、甘草补益心气而安神;丹参活血通脉;桂枝温经通阳。诸药合用,有增强心脏动力、清除痰浊瘀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及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的良好作用,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很好的疗效。
【加减】血瘀为主兼气滞,加桃仁10g,檀香10g,琥珀5g(冲服);痰浊为主,加瓜蒌15g,薤白10g,胆南星10g,白芥子7.5g;心气不足,心悸重者,加柏子仁15g,浮小麦30g,大枣5枚。
【医案】刘某,女,69岁,农民。1999年10月就诊。自诉反复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已1年,近2个月来由于操劳过度病情加重。心电图检查示心律失常,ST-T改变。过去病情发作时服丹参片、速效救心丸等药病情缓解,现在服用上述药物少效。现症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牵连背部,每日发作频繁,稍活动即有心慌心跳,容易出汗,夜间难以平卧,面色较暗,舌淡,苔薄微腻,脉沉细涩。证属气虚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治法:补心气,通血脉,温阳化痰。方用益气化痰汤,以红参10g易党参,加柏子仁15g。每日1剂,水煎服。2个疗程后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正常。上方加琥珀5g,浮小麦20g。取5剂为细末,每服5g,每日3次,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范畴,临床有虚实之分。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精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等易致心脉痹阻而发病。在各种致病因素中,气虚痰浊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衰退,运化力弱易致水湿不化而生痰浊。痰浊又可成为致病因素,阻遏气机,影响气血的运行,损伤阳气,导致心绞痛发作。此外,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往往偏高,血液黏度大,循环受阻。这与中医痰浊(血脂高)为因、血瘀(血液循环受阻)为果的观点一致。因此,针对虚与痰这一主要病因,用补益心气、温阳化痰为主治疗本病。
【方源】武志平,闫桂玲.益气化痰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7例.陕西中医,2002,23(8):67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