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断肠草、田字草(别名四叶草、四叶苹)各250g,厚朴、蓖麻仁、乳香、没药各150g,水粉700g,香油1500g。
【用法】上药除水粉外,均轧细入香油内,文火煎熬,至药渣成黄色为度,过滤去渣,将水粉入油内,熬至滴水成珠,装瓶备用。患处常规消毒后,将药膏涂在纱布敷料上如铜钱厚,敷患处,24h更换1次。一般敷药后有大量脓液流出,骨质破坏轻者,一般在脓液减少至干净后,伤口呈凹陷形愈合;有死骨形成者,经一段时间换药后,死骨自动游离脱出,然后手术清窦,以朴黄合剂(厚朴1000g,黄连300g,蒸煮后提纯,配成5%浓度,灌封于500ml空瓶内,每日1000ml,以双管闭式灌注)灌注,每日1次,直至痊愈。
【功效】散瘀,消肿,拔毒,生肌。主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方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中医称为“附骨疽”,为湿热流注于筋骨,气滞血瘀所致。本方用断肠草攻毒拔毒,散瘀止痛;田字草清热解毒消肿;厚朴化湿行滞;蓖麻仁拔毒消肿;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止痛;水粉祛湿,消肿败毒;诸药合用,共奏散瘀消肿、拔毒生肌之功。
【医案】余某,女性,7岁。左小腿肿胀,不能活动20余天而入院。查体:左小腿肿胀,发热,触之其痛彻骨,X线摄片:左胫骨中下段骨质呈不规则破坏,以下端内侧骨垢线以上为甚,可见不规则无效腔,内有点状死骨,骨膜呈现层状增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2×10/L,中性粒细胞0.80,初用先锋霉素、氨苄西林、金黄散等治疗2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第3天行手术切开,消除胫骨下端内侧死骨,扩开无效腔,放出脓汁约50ml。持续治疗1周,患肢肿痛完全消除,血常规结果正常,患儿可下床活动,持续治疗2周,手术切口完全愈合,1个月后复查,患肢无肿胀,局部无压痛,患肢活动恢复正常,1年后随访无复发。
【方源】印振伍,林振方,方强华.拔毒膏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四川中医,1988(3):4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