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女子年龄超过18岁,月经尚未初潮,或以往已建立周期性月经,而又非生理性停经达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那么闭经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女子年龄超过18岁,月经尚未初潮,或以往已建立周期性月经,而又非生理性停经达3个月以上者,称“闭经”“不月”或“月事不来”,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绝经期的停经或绝经,或有些少女初潮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停经,均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至于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非药物所能奏效,本病证不予论述。

【辨证治疗】

1.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年逾18尚米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发展至闭经。素体虚弱,腰痿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舌淡红,少荅,脉沉弱或细涩。

立法:滋肝益肾。

主方:归肾丸(《景岳全书》),加鸡血藤、何首乌、川牛膝。

加减:若五心烦热,咽干者为阴虚生热,加沙参、麦冬、地骨皮、丹皮;若畏寒肢冷,大便濾薄,带下量多,色白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肾阳虚衰,可酌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若口苦、胸胁胀满者,为肝郁气滞,酌加柴胡.香附、川楝子。

2.气血两虚

临床表现: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闭经不行。头昏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疲肢软,或饮食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少或薄白,脉细弱。

立法:补气养血调经,

主方: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加何首乌、阿胶。

加减:若口干,心烦,小便黄者为阴虚血虚证,上方去肉桂,加沙多、麦冬、知母;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若因产后大出·296血所致闭经,可酌加紫河车,鹿角霜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若因虫积而致血虚闭经者,当先治虫再补气血以调经。

3.阴虚血燥

临床表现:月经量由少而逐渐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吐血,舌红少苔·脉细数,立法:滋阴清热,养血调经。

主方:一阴煎(《景岳全书》),加黄精,丹参。

加减:若虚烦潮热甚者,可酌加青、炙鑒甲;若虚烦少寐心悸者,可酌加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若咳嗽吐血晢,加百合、川贝母,藕节;若因实火灼阴,而致血燥经闭者,加玄参、黄柏。

4.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立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加减:若偏于气滞者,证见胸胁及少腹胀甚者,酌加青皮、本香、三棱、莪术等;若偏于血瘀,证见少腹疼痛拒按者·可酌加郁金、姜黄、制乳没;若少腹冷痛,带下清凉者,为寒凝血瘀,加艾叶、肉桂、吴茱萸等:若小腹疼痛灼热者,带下色黄为气郁化热,加丹皮、栀子、黄柏等。

5.痰湿阻滞

临床表现: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胀满·呕恶多痰,神疲倦怠,或带下增多,色白如涕.或见浮肿,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

立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主方:苍莎导痰丸(K万氏女科》),加当归,川芎。

加减:若带下色黄,若黄腻者,为痰湿化热,酌加黄苓.黄柏等;若见呕恶,满闷者,酌加厚朴、竹茹、苏梗等;若小便短少者,可加大腹皮、猪苓、泽泻、车前子;若见痰多色白者,酌加橘皮、干姜。

【其它疗法】

1.针灸治疗

(1)体针

取三阴交,关元穴为主穴,虚证配足三里,血海、肾俞;实证配太冲、*297。

中极。腹痛拒按者,加归来穴(泻法):肾虚腰痛者,加肾俞穴(补法)。(2)耳针取子宫、内分泌、卵巢、皮质下,神门、交感等穴,交替使用。进针1~2分,留针15~30分钟,留针时抢转2次.

2.单方验方

(1)蚕砂酒:蚕砂180克炒黄.陈酒1500毫升,浸泡3~6小时,隔水煮2小时,滤去蚕砂,取酒服用。每服30毫升,日2次。

(2)益母草15克,红糖30克,煎水服。每日1剂,连用2~4天。

【文献参考】

1.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损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任脉,并手太阳少阴之经,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故也。(《诸病源候论》)2.本病以虚证为多,实证也每多虚实兼挟,故治疗上以益气养血调补肝肾为主,俾精血充沛、冲任通盛、经水自行,虚中挟实者,寓攻于补,实中夹虚者,寓补于攻,临证应认真辨证,灵活运用补攻之法,切忌虚实不辨,妄用破血通经峻药。(《孙朗川妇科经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3.若只知其为虚,而补气补血;不知其月经久停,络脉受阻,气血不和,瘀结已成,而忽视通经化瘀,则虚者愈虚,闭者日闭,瘀者日瘀,而为直枯经闭。(《蒲辅周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

【调护,禁忌】

1.禁食生冷寒凉,经期或产后身体抵抗力较弱,邪气易侵.故此时应当禁食生冷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或凝滞气血。

2.调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3.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4.经期不涉水,注意风寒湿冷的刺激。

【西医诊断参考】

闭经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引起闭经的原因较多,故临床上应详细询问病史。如为原发性闭经,应注意第二性征的发育及有无生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如为继发性闭经,应注意环境的改变,精神因素及生殖器的结核等。生育年龄的妇女,应注意妊娠、生育,哺乳、是否应用避孕药等。*298几种不同闭经的诊断标准如下:

1、子官性闭经:

(1)基础体温双相型,连续阴道涂片或宫颈粘液检査结果,均表示有排卵。

(2)用孕酮试验和雌激素试验,均不能导致子宫内膜发生撤退性出血。

(3)诊刮时取不出子宫内膜或发现宫腔有粘连。

2、卵巢性闭经:

(1)基础体温单相型,阴道涂片或宫颈粘液检査,提示无排卵及雌激素水平低落。

(2)孕激素试验阴性,雌激素试验阳性,

(3) 24小时尿促卵泡激紫(FSH) ≥52.8小白鼠子宫单位, 血清FSH敢射免疫测定>40国际单位/升(40毫国际单位/毫升) , 促黄体生成素(LH)也高于正常。

(4)血雌二醇(Eg)降低.

3、垂体性闭经:

(1)有产后大出血或感染史,有头痛,视力减退或偏盲,肥胖,多毛,紫纹及泌乳等症状。

(2)基础体温单相型。阴道涂片及富颈粘液提示激素水平低落。(3) 血雌二醇(E; ) 水平低.溢乳时査血催乳素(PRL) ≥20微克/升(20纳克/毫升).

(4)人工周期后有撤药性出血。

(5) 血、尿促卵泡激素(FSH) 及促黄体生成素(LH) 水平低下, 肌肉注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一RH)100微克后30分钟测LH值不增高,经重复注射仍不增高。

(6)颅骨蝶鞍区X线摄片可见有异常。

4、下丘脑性闭经:

(1)有精神紧张,消耗性疾病,特殊药物抑制(如避孕药,镇静药)及其它内分泌腺功能异常等。

(2) 血、尿促卵泡激素(FSH) 及促黄体生成素(LH) 水平低下, 在肌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 100微克后30分钟测LH值较注

射前升高3倍或以上。

(3)阴道涂片,宫颈粘液涂片检套显示雌激素水平低。

(4)人工周期后有撤药性出血。

5.其它内分泌功能异常闭经:

(1)全身检查·肥胖且伴有紫纹,多毛,提示可能为柯兴氏综合征,肥胖而紫纹、多毛,可能是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如颅底刨伤,肿瘤、蝶鞍范围内的血管瘤、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和颅咽管瘤等大都侵犯蝶鞍上区,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2)了解腎上腺皮质功能,可做24小时尿液17羟及17酮含量测定。怀疑甲状腺功能病变,可做血清总甲状腺素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T,、T3)及甲状腺吸碘检查。

月经前后诸证

部分妇女在经行前后及经期,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发热、乳房胀痛,浮肿及烦躁易怒、失眠、健忘等症状,称月经前后诸证,西医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其特点是具有周期性发作,暨前症状明显,经后消退之特点。

一般女性经行前后均稍有不适感,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治疗。如症状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者,应配合药物治疗。兹介绍临床常见的几种:经行乳胀、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情志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