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后着称*漏下*或*经漏”。那么崩漏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或“经”,后着称*漏下*或*经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蛩不同.但二著常交替出现,被合称崩漏。

这里所讨论的崩漏,只限于月经病范畴,耐有些病证如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中的胎漏、异位妊娠、猫瘕、赤带等墨阴道下血症似前漏·但其病因病机不同,不属月经病,将在有关病中还及。临证中应仔细审辨.必要时配合现代检查手段,认真与崩漏鉴别。

崩漏是指不正常的子宫出血,包括现代医学所指的内分泌失调,生殖器官炎症及肿瘤等所致的子宫出血,而这些病的治法又截然不同,故在诊治崩漏时,应该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免延误病情。如子宫内膜癌表现的子宫出血,早期触诊未见异常,症似崩漏,若以崩漏为证,按虚.热、瘀之证治疗,只能治其标,而不能治其本,易致延误病情。因此应先以癌症为病,给予手术或放疗、化疗的同时,再按虚、热、瘀三证论治,即先辨病而后再辨证,辨病与辨证紧密结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辨证治疗】

1.阴虚血热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血色鲜红质稠。心烦潮热或小便黄或大便干,舌苔薄黄,脉细数,立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主方:保阴煎(《景岳全书物),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加减:若暴崩之际,急当防脱,可予生脉散,独参汤,补益元气,摄血固脱;若出血多,加仙鹤草、乌贼骨,以增强止血之效;若淋漓不断,加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若伴眩晕,烘热,易怒为阴虚肝旺,可加龟版,龙骨,育阴潜阳,加白芍柔肝养血;如心烦少寐为心阴不足,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养心安神,2.血热妄行临床表现:经血非时突然大下或淋漓不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或在发热,小便黄或太便干结,苔黄或黄膩,脉洪数,立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主方: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加沙参。

加减:兼少腹两胁胀痛,心烦易怒,脉弦者,为肝经火炽,宜清肝泻热,加柴胡、夏枯草、益母草,以舒肝清热化瘀:见少气懒言、神疲,为实热耗气,加党参益气;若苔黄腻,少腹疼痛.为湿热阻滞,加蚕矢,以清热除湿止血。

3.肾阳虚衰

临床表现: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黯,腰腿疫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立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主方:右归丸(《景岳全书》),去当归、肉桂,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加减:若年少肾气不足,可于上方加紫河车、仙茅、仙灵脾,以补肾益冲;若见浮肿,纳差,四肢欠温,为肾阳虚脾阳失煦,加茯苓、砂仁、炮姜,健脾温中;若出血量多,色黯红有块,小腹疼痛者,为寒凝致瘀,可酌加乳香、没药、灵脂,以收温经活血之效。

4.肾阴虚损

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质稠或稍稠。头晕耳鸣,腰膝疫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立法:滋水益肾,止血调经。

主方:左归丸(《景岳全书》),去牛膝,加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减:若眩晕,咽干为肝阴失养,加夏枯草.牡蛎;如见心阴不足,心烦眠差,加五味子、夜交藤+以养心安神;若两胁胀痛,加柴胡,香附、川棟子、白芍,以舒肝理气止痛。

5.脾虚失摄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至,重多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恍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茨,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立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主方:固本止崩汤(《博青主女科)),去当归,加升麻、山药、乌贼骨、大枣。

加减:若兼血虚,加首乌、白芍、桑寄生;若久漏不止或少腹胀痛,加黑荆芥,益母草、木香,以祛瘀止血。

6.瘀阻胞脉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质紫黯,替薄白,脉涩。

立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主方:四物汤(《和剂局方》)合失笑散(和剂局方》),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

加减:若瘀而化热见口干苦,血色红而量多,苔薄者,加仙鹤草、地榆、茜草根、夏枯草;若久漏不净,加桃仁、红花、益母草,以祛瘀。

【其它疗法】

1.针灸

选断红穴,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血量作用。针神阙、隐白,艾灸20分钟,一般10分钟后,血量即可减少。对崩漏实证者,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泻法,选气海、三阴交、隐白为主穴,血热加血海、水泉;湿热加中极、阴陵泉;气郁加太冲、支沟大敦;血瘀加地机、气冲、冲门;热重加大椎,曲池:心烦加间使。虚证取任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选关元、三阴交,肾俞为主穴,脾虚加脾俞、足三里;阴虚加然谷、阴谷:盗汗加阴郄;阳虚加气海、命门。

艾灸大敦或隐白悬灸20分钟,可减少出血。

2.耳针:可选子宫、内分泌、卵巢穴针刺,留针15~20分钟可减少出血,也可用耳穴埋针法、耳穴压丸法治疗。

【文献参考】

1.崩漏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多气血同病,累及多脏。其间,先天藏精之肾与后天生化之源的牌胃则是病机关键所在。治疗应首调冲任,而调冲任又必从治脾治肾入手.即使有寒热虚实之别。治本之举终当归于脾肾之途,当以补脾胃,益肾气为基本宗旨。(《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2.崩漏多属热属虚,宜补涩兼凉,重在调气血,固冲任,以止血为主。治崩宜理气降火:治漏宜养气制火。不可多用寒凉,慎用辛温等药,.忌犯虚虚实实之弊病.湿血常用独圣散、玉仙散.虚热常用固经丸,虚寒常用外阳益胃汤、升阳举经汤。(《女科综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1月,第一版)3.班秀文就病机论崩滑之根本在肾,在“治崩不忘肾”的原则下,常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治肾之药。如血热致崩用芩连四物汤去当归、川芎,加黄柏、女贞子、旱莲草,清下焦伏火而滋阴止血;气滞化热致崩,用丹栀逍遥散加谷精米、藕节生首乌、玄参之类,滋阴疏肝止血。阳虚崩漏,用右归丸加桑螺蛸,以温肾固涩。阴虚崩漏则用两地汤或左归丸,滋阴清热补肾止血。因瘀而致崩漏,用桃红四物汤加补骨脂、杜仲,川断之类,补肾活络。(《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崩漏专辑》中医古籍出版杜,1988年12月,第一版)。

【调护、禁忌】

除参照月经先期注意事项外,还应注意:

1.出血时宜卧床静养,临床观察应记录出血的日期,量,色、质的变化及伴随证的变化。

2.血量骤多不止,应及时处理,以免伤阴暴亡发生虚脱危险。

3.如在家中流血不能自止,应及时就医诊治。

【西医诊断参考】

西医由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其出血情况符合崩漏者,可参照本病治疗(如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主要是月经紊乱,经检查除外内科疾病,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以及诊断性刮宫呈增殖期子富内膜,阴道细胞涂片为雌激高,中度影响,基础体温测定呈单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