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严重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养生之家导读:陈雅民临证医案精选能够让各位朋友更好地理解咱们的治疗思路和处方用药规律。那么中药治疗严重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案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患者支某,女性,39岁,承德市竹林寺小学教师,于1992年10月9日门诊就诊。(壬申年庚戍月戊午日)患者于两年前开始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每于行经时淋漓不断,不规则间断性子宫出血不止,时多时少,时断时续,已无周期可言。曾去多家医院检查诊治,均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曾应用西药“人工周期”、性激素如“睾丸素”、“刮宫术”“中成药”及中药汤剂口服等(具体用药用量不详),均无效,病势迁延至今,造成贫血,头发早白及脱发等,十分痛苦,有人曾劝其手术切除子宫,患者畏惧手术而未能同意,于今日门诊求治。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较差,神志清楚,语言低微,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而两颧潮红,自诉月经淋漓不断,时多时少,时断时续,漏下不止,腰膝酸软,月经颜色鲜红,有时色黑,有血块,舌质红少苔,脉沉细略数。现患者头发变白,干枯,脱发严重,化验血常规发现红细胞数减少,Hb为80g/L,病属中医“崩漏”之“漏下证”。此乃出血日久,阴血大伤,肝肾亏虚,虚热内扰之证,治当补肝肾,养阴血以固其本,清虚热、止崩漏以塞其流。处方如下:

龟板10克,炙鳖甲12克,炙首乌15克,当归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地骨皮12克,川续断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泽兰叶12克,香附15克,益母草15克,棕炭12克,侧柏炭12克,砂仁3克(打),7剂。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一处分早晚2次服,忌食辛辣生冷之物,嘱其注意食补,多食小米、红枣、阿胶、动物肝脏等,以增强体质。

二诊:服药7剂后出血减少,精神好转,效不更方,继用上方7剂。

三诊:面色转为红润,脱发好转,发质转为泽润,饮食增进,复査血色素为110g/L,贫血明显改善,且子宫出血已止,月经恢复正常,继用上方7剂。

药后患者基本治愈,月经已正常,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并养血生发,另处下方常服:

女贞子100克,旱莲草100克,炙首乌100克,怀牛膝100克,菟丝子100克,故纸100克,云苓50克,当归50克,玉竹50克,生侧柏叶50克,黑芝麻100克。

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9克重,每服1丸,每日3次。长期服用以调理。后患者脱发停止,并由白发转黑。

按语:《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宋·严用和《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且平居妇人经脉调适,冲任二脉互相滋养,阴阳二气不相偏胜,则月事以时下,倘若将理失宜,喜怒不节,疲极过度,大伤于肝。盖肝为血之府库,喜怒劳役一或伤之,肝不能藏血于宫,宫不能传血于海,所以崩中漏下。漏下者,淋漓不断是也。”元·张从政《儒门事亲》云:“如久不愈者,则面黄肌瘦,慎不可与燥热之药治之,岂不闻血得热而流散?”元·李杲《东垣十书》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凉血地黄汤主之。”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黑药通肾》云:“凡治崩中,多用烧灰黑药。经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皆通肾经之药也,夫血者,心之色也,血见黑即止者,由肾水制心火之故也。”明·万全《妇人秘科》云:“初止血,次清热,后补其虚,未有不愈者也。”综合以上论述,结合本例患者,漏下2年,久治不效,经血淋漓不断,血色鲜红,时而色黑有块,“阴虚阳搏”也,亦为肝血不藏之证;漏下不止,久而不愈,面色苍白而颧泛红赤,“肾水阴虚”而相火动矣;久漏不止,为塞其流,应佐以黑色炭类止血之品;先止血,后清热,再补其虚应为治疗之大法。故以补肝肾、养阴血、清虚热、止漏下之法,方中用龟、鳖、知、柏以育阴清热,炙首乌、当归、地骨皮、二至丸补益肝肾、养阴血、清虚热,泽兰、香附、坤草行气调经,棕炭、侧柏炭以止血塞流,少佐砂仁顾护胃气;加以食补之法,以滋气血生化之源。综合调理,守方不变,终以21剂中药而收全功,疗效显著。更宗善后调理补虚之法,为巩固疗效,养血生发,采用丸剂缓图,以女贞、旱莲之二至丸为基础,加炙首乌、怀膝、丝子、故纸以补益肝肾,云苓、当归、玉竹以益气养血,生侧柏叶有乌须黑发之功,加黑芝麻人肾,以养阴补血乌发,合用为丸,长期调理。疗效满意,观察至今,已恢复正常教师工作,未再复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