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适应范围广泛、疗效迅速、安全有效、易学易用,特别适合家庭治疗和保健。其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通络止痛: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艾叶,芳香、辛散,本身就有通络作用,再加上点燃后的热力,具有很好的疏通经络的作用。经络疏通、气血得行、通则不痛,因此可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2)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而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叶,本身属于温性,再加上点燃后的温热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通经脉、祛散阴寒的作用,符合“寒者热之”的中医治疗基本原则,也是艾灸可以治疗很多虚寒型疾病的原因所在。

(3)益气升陷:艾叶,属温性,可以温阳益气,具有固护、升举和提托的作用,能使下陷的脏器得以升举而复位,此功效被古人用“陷下则灸之”加以概括。
(4)回阳救逆:艾灸可以发挥其温通阳气的作用,使得阳散厥逆之人转危为安,此即所谓“回阳救逆”。
(5)预防保健:艾灸通过艾本身及穴位的双重作用,可以调整经络气血,气血充足通畅,则人体正气充足,虚邪贼风不能侵袭机体,即中医所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这3个穴位可使人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身体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6)平衡阴阳:阴阳失调,容易引发疾病。正如《内经》
中所讲:“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失调表现出经络系统的不同症状,如手足发热等。灸法具有广泛的调整作用,进而使人体达到各器官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