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固肾汤治疗肾病综合征

养生之家导读:自拟益气固肾汤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中药予益气固肾汤加减,①基本方药组成:党参20g,黄芪20g,白术20g,山药20g,防风15g,菟丝子15g,芡实15g,金樱子15g,丹参15g,益母草15g,红花10g,茯苓20g,泽泻20g。②加减治疗:气虚明显者党参、黄芪加量;瘀血明显者加当归、川芎等;肾阴虚明显者加生地、枸杞子;肾阳虚明显者加肉桂、炙附子(先煎)或补骨脂、肉苁蓉等;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包煎)、猪苓等;蛋白尿明显者芡实、金樱子加量,并加用桑螵蛸;腰痛者加杜仲、怀牛膝等。③用法: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

临床疗效

治疗36例中,完全缓解25例,占69.4%;部分缓解8

例,占22.2%,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1%。

治验点评

祖国医学将肾病综合征列入“水肿”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水精输布失调,其中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水谷,脾失健运,水谷不能运化,水湿内停,泛滥肌肤则为水肿;肾为先天之本,司开合,肾气不足,则开合不利,水液代谢障碍,二便失常,水湿泛滥亦可形成水肿。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引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精微物质由脾生化,由肾封藏,其吸收与输布与肺、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脾气虚弱不能化生精微与化生气血,则血浆蛋白降低。脾失健运,统摄无能;肾气不固,失于封藏,均可导致精微物质外漏,形成蛋白质。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加之水病及血,均可引起气滞血瘀而致血栓形成,而瘀血又导致水肿或使水肿加重,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

14.png-sy

曰:“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阐明了水血交互为患。现代医学研究也已证实,肾小球疾病多伴有凝血症及血粘度增高,从而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而加重肾脏损害,这是符合中医“久病在血”学说的。所以笔者采用健脾益肾,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三法,自拟益气固肾汤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益气健脾;防风祛风解表;丹参、红花活血祛瘀;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肿;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益肾助阳,益肾固本,收敛固涩;茯苓、泽泻利水消肿。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益肾助阳,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之功,充分体现了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治疗法则。现代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大量蛋白自尿液排出,导致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从而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自血管腔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产生水肿。原发性肾病患者常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变,这种高凝状态是病变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以调节免疫,利尿、抗凝、降脂、降蛋白尿为主。现代药理研究: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黄芪还具有明显的利尿消肿,减少蛋白尿,调节免疫,抗炎,类激素样的作用。黄芪与白术能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低蛋白血症。感染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方中蕴含了玉屏风散,能更好的固卫气,防外感。我国学者研究证实,玉屏风散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具备较强的抗病毒、抗感染能力。丹参、益母草、红花具有较好的抗纤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抑制肾小球纤维化,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益母草尤其适宜于水瘀互结的水肿。菟丝子、芡实、金樱子均有增强肾的有效血流量,增强免疫作用,尤其适用于尿蛋白持久不降者。茯苓现代药理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泽泻有降脂、利,、尿作用。诸药合用,能够调节机能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利尿消肿,减轻蛋白尿,改善低蛋白血症,抗凝、降脂作用。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显著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念,故在基层推广该治疗方案有其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