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

养生之家导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1)穴位组成:主穴:涌泉穴(双)。肝阳上亢型加肝俞穴,瘀血阻络型加太冲穴,肝肾阴虚型加肾俞。在贴敷膏药前,清洁局部皮肤。

(2)膏药配制:选用活血化瘀的吴茱萸、川芎等中药,把药物晒干或烘干,研成极细粉末混匀,干燥放置备用。贴敷时用醋调成糊状,以穴位贴敷辅料固定穴位处,

(3)观察方法:予低盐饮食,根据不同的病人选用基础降压药物,接受贴敷治疗者,于睡前取药糊贴于穴位上,早上起床时除去,每天8~10小时,每日换药一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1~2天后可行第2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统一用标准的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患者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测3次,间隔至少5分钟,取平均值。每日测血压一次,一周治疗后的血压数据计入观察治疗中。

(4)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一般来讲,足心皮肤有破损、有药物过敏史及局部皮肤有病变者,忌用敷足疗法。敷贴药要有一定的湿度,过干则会影响治疗效果。贴敷前用75%酒精局部消毒后再敷。

临床疗效

治疗90例,痊愈25例,有效5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为90%

治验点评

高血压病目前仍然是一种需要密切关注的疾病,中医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其一定的优势,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控制高血压的一个方向。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并根据药物的特定属性,辨证用药,使之在病体的相应穴位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现代药剂学中称为经皮给药法,它避免了口服药物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提高了有效血药浓度。

穴位作用为脏腑气血汇集之处,对于药物具有储存和放大的作用,当药物通过穴位吸收时,其作用不仅仅是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两者功效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相互激发,相互协调产生的整体效应,可以取得单纯用药所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应用在高血压病,具有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少,简便易行的优点,是患有轻中度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的最佳选择,也是不宜多服降压药和久服降压药不能耐受者的可取疗法。在结合中医辨证,中药性味,经络理论于一体的思想指导下,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中药贴敷辨证治疗并进行干预相应高危人群体质。如果能做到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上合理选穴,有效的激发经络调节作用,其降血压、防治高血压的疗效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观察中发现,特定的穴位贴敷刺激,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对于其降压机制中医学认为,足底涌泉穴通于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全身经脉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到达足心部,中医理论又认为,涌泉穴具有清,,

67.png-sy

热开窍、交通心肾等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昏厥、失眠等症。一般来讲,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类型不同,选用的中药贴敷穴位不同,应用于原发性1级、2级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足底涌泉穴等穴位贴敷,它是把药物贴于涌泉穴,通过皮肤腠理、毛孔穴位,经脉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对经络穴位产生刺激作用,达到治疗局部病变和内脏及全身病变,并调整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它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自然疗法。临床观察证明,足底涌泉穴等穴位贴敷对高血压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穴位贴敷的效果只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因为不能很好的使血压达标,应该根据个体化的原则,与药物合并应用,是否可以减少药物的种类及用量,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证实。本研究表明,按中医辨证施治,配穴治疗高血压是有效的,在6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待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