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采用针刺、中药内服综合治疗,从经前7天开始治疗,至月经来临时停止。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1)电针疗法:根据七版教材《针灸治疗学》取穴: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合谷、太冲、次髏。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常规消毒诸穴,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mm×40mm)垂直于皮肤快速直刺进针,针刺得气后,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地华佗牌C6805-2A型电子针疗仪于左右各联1~2组进行治疗。采用连续波,仰卧位时间20分钟,俯卧位10分钟,频率5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中药内服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桃仁12g,红花12g,生地10g,川芎10g,当归8g,赤芍12g,炒蒲黄(包煎)10g,五灵脂8g,香附10g,丹皮8g,怀牛膝6g,延胡索8g。
采用中药浓缩颗粒剂,每日两次,冲服,日1剂。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治验点评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治疗上,西医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中非甾体抗炎药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但其副作用多。近代中医妇科“审症求因”,普遍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五种证型,分别从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传统方剂的加减运用、固定成方、针灸、推拿、按摩、穴位敷贴等多方位、多渠道着手治疗痛经,并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标本兼顾,副作用少,具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提高,并加以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中最常见证型之一气滞血瘀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针刺诸穴合用具有调气活血、通经止痛、化瘀通络之功。桃红四物汤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的双重功效。失笑散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用于瘀血停滞之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等证。本课题结果表明,针药结合能疏经活血化瘀止痛,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候,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