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胸痹的临床表现与症状

养生之家导读:黄星楼内科临证识见,附餐菊轩医案包括黄星楼主任医师的论文、讲稿、临证札记和诗文等资料。那么中医胸痹的临床表现与症状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胸痹轻者仅感胸部闷塞不舒;重者可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并可见短气、心慌或喘息咳唾、不得卧等症。

《诸病源候论》对胸痹症状有较详的叙述:“胸痹之候,胸中幅幅如满,噎塞不利,习习如痒,喉里涩,唾燥,甚者心里强否(痞)急痛,肌肉苦痹,绞急如刺,不得悦仰,胸前肉皆痛,手不能犯,胸满短气,咳唾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背膂,其脉浮而微者是也。不治,数日杀人。”可资参考。二、诊法体会本证系胸中心、肺疾患,故其闷塞疼痛主要表现在胸膺,特别是胸骨后部分。临证时必须询及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以及伴有症状。如胸膺持续闷痛,伴有气喘、咳痰者,应考虑肺系疾患,如肺胀、支饮或悬饮。如胸痛偏左,或“虚里”部位有紧迫压榨性阵发绞痛,并可掣引左侧肩背、左臂或颈部,伴有心悸、气短者,应考虑为“真心痛”。如胸痛走窜不定,或沿肋间刺痛,或灼痛者,常为肝郁气滞之证。胸痹与胃脘痛之鉴别,主要是疼痛部位有上下之异。正如李中梓谓:“其与胃脘痛别者,胃脘在心之下,胸痛在心之上也。”本证主要为宗气痹阻,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脉沉迟或缓,或结代。张璐玉谓:“凡心痛脉沉而迟者易治,坚大而实,浮大而长,滑数者难治。”脉见浮大而长,或滑数者,为病脉不相应,如无其他并发症则多属虚阳外浮之象,见于重症病人。如脉迟无力或兼结脉者,为心阳虚衰,亦属危重之候。舌诊对胸痹的辨证有一定的意义。如舌苔薄白或白滑,多系寒邪为病。肥胖之体兼见咳唾痰多,而舌苔白腻者,为痰浊内蕴;由白腻转黄者,则为化热之象。如舌质有紫气、紫斑或瘀点者,为瘀阻心脉。如舌质青紫而舌苔白滑者,为阴寒内盛,阳虚欲脱之候。临床可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分析。

胸痹一证,有心、肺病变之异,可结合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描记以及心酶谱、血脂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位所在和病变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