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配方——
·青囊药酒·
【配方】苍术、乌药、杜仲、牛膝各60g,陈皮、厚朴、当归、枳壳、独活、槟榔、木瓜、川芎、桔梗、白芷、茯苓、半夏、麻黄、肉桂、防己、甘草、白芍各30g,白酒5000ml。
【制法】将前21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隔水加热约2小时,取出待冷,埋地下3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散寒燥湿,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20~30ml,日服2次,或不拘时,酌情随量饮之。
【附记】引自《万病回春》。①浸酒后的药渣,晒干研细末,以酒为丸,饭前用药酒送服此丸3~5g;②此药酒适用于痹证初起,如风湿日久,肝肾、气血已虚,宜改服补益成分较多的药酒或药物;③如局部红肿明显,有发热现象的,属湿热为患,不宜服用此药酒。
·泡酒方(二)·
【配方】儿茶、乳香、没药、海龙、碎蛇(白花蛇)各7.5g,石燕半个,血竭4.5g,自然铜(醋淬)15g,杜仲9g,制草乌、制川乌各3g,炒北五味30g,何首乌24g,蜈蚣(焙研细末)5条,大曲酒1000ml,白酒1500ml。
【制法】将前14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大曲酒,密封,浸泡2周后,再加白酒,静置1宿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或随量饮,日服3次。
【附记】引自《王渭川临床经验选》。临床验证,多效。
·泡酒方(三)·
【配方】枸杞子、黄精、贡术、制川乌、熟附片各30g,羌活、独活、威灵仙、当归、姜黄各15g,蜈蚣(焙研细末)20g,乌梢蛇90g,千年健60g,大曲酒1000ml。
【制法】将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大曲酒,密封,浸泡2周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温经散寒,祛除风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风寒湿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王渭川临床经验选》。临床验证,多效。
·风湿酒(一)·
【配方】独活、桂枝、白马骨、绣花针、大活血、钻地风、五加皮各15g,枫荷梨30g,牛膝、淫羊藿、石菖蒲、千年健、甘松、延胡索各9g,全蝎、蜈蚣各3g,50度白酒1600ml。
【制法】将前1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痹证(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或用温开水兑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膏散疗法》。临床验证效佳。治疗100例,总有效率达100%,痊愈率为95%。
·风湿药酒(一)·
【配方】四块瓦、大血藤、见血飞、岩石桑根、威灵仙各30g,八爪金龙、水冬瓜根、五香血藤各40g,白筋条、牛膝、杜仲各20g,蜈蚣10条,三七28g,红花10g,55度白酒2500ml。
【制法】将前14味捣碎或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麻木,风湿骨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2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风湿药酒方(一)·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乌梅、牛膝、大青叶各15g,金银花10g,白酒500~1500ml。
【制法】将前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消炎解毒,温经止痛。
【主治】半身不遂,类风湿关节炎(肢体变形、活动受限者佳)。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若无生川乌、生草乌,可用熟川乌、熟草乌代,但剂量加倍。上述剂量勿过量,口唇麻木者可减量服之。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祛风酒(一)·
【配方】独活、羌活、白芍、秦艽、桑寄生各60g,木瓜、牛膝、川续断、五加皮、破故纸各90g,党参150g,高粱酒5000ml,冰糖500g。
【制法】将前11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周后,过滤去渣,加入冰糖,待溶解后,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扶正固本,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骨节酸痛,痛无定处,四肢酸沉,筋络拘挛,屈伸不利,遇寒冷则痛剧)。
【用法】口服:每次服30ml,每日中、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膏散疗法》。验之临床,多效。
·五加皮酒(一)·
【配方】檀香、当归、青风藤、海风藤、川芎、威灵仙、木瓜各120g,白术(麸炒)、白芷各180g,怀牛膝、菊花、红花各240g,五加皮、橘皮各500g,党参、姜黄各720g,独活、川乌(炙)、草乌(炙)、公丁香、砂仁、木香、肉桂各60g,玉竹1920g,肉豆蔻(滑石煨)、豆蔻仁各90g,栀子1440g,白酒19.2kg,冰糖19.2kg。
【制法】先将当归至玉竹等17味药(除橘皮、炙川芎、公丁香、砂仁、肉桂、木香外)酌予碎断,放入铜锅内,加入清水,至高出药物表面,加热煎煮。当水量减少时可适量添水。每隔2~4小时取药汁1次。药料再加清水煎煮,如此反复3或4次,然后压榨去渣取汁,合并煎汁过滤静置。再置锅内加热浓缩。当锅面起有泡沫时,随时捞出。随着药汁的增浓,适当降低火力,并用铜勺或木棒入锅底轻轻搅动,防止焦化。待成稠膏时,取少许滴于能吸潮的纸上检视,以不渗纸为度,即成清膏。将白酒置铜罐(或瓷坛内),同时将清膏、冰糖和檀香等(先研成粗末)共入罐内,移至开水锅中加热至罐内酒沸。沸后6~8分钟,立即将罐取出倒人缸中密封浸泡。浸泡3~5个月即得。至时开封,取出清液,将残渣压榨过滤,合并静置后,装瓶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手足拘挛、四肢麻木、腰膝酸重)及阴囊潮湿、妇人阴冷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手册》。验之临床,用治上述各症,均有良好的效果。孕妇忌服。
·三乌药酒·
【配方】川乌5g,乌梅15g,草乌、甘草、金银花、木瓜、威灵仙各10g,白酒500ml,白糖60g。
【制法】将前7味切碎,置广口瓶中,加入白酒和白糖,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得。
【功用】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痹证(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2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临床验证,效佳。
·痹类灵酒·
【配方】桃仁、苍术、大秦艽、桑寄生、桂枝、当归、山楂、大活血各8g,威灵仙18g,红花、白术各10g,炙马钱子3g,生地黄16g,穿山龙、党参、老鹳草各13g,白酒500ml,白糖100g。
【制法】将前16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白糖,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顽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痛、神经痛)。
【用法】口服:成人每次服15ml,日服2或3次。连服7日,停药3日再服。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孕妇忌服。
·三乌酒(一)·
【配方】制川乌、制草乌、制首乌、千年健、钻地风各10g,40度纯正米酒500ml。
【制法】将前5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米酒,密封,浸泡15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驱寒湿,利关节,通络止痛。
【主治】急、慢性关节炎,剧烈疼痛,由风寒湿邪深入筋络而发。
【用法】口服:能饮酒者每次服10ml,不能饮者,每次用5ml,温开水冲服。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本方药性剧烈,宜饭后服。验之临床,确有良效。凡孕妇及热性关节炎患者忌服。
·风湿酒(二)·
【配方】伸筋草、舒筋草、木通、血竭、制川乌、制草乌、广木香、丁香、桂尖、海蛆各10g,土鳖虫、穿山甲(代)、血通、防风、杜仲、川芎、当归各15g,三七5g,红花、海马各3g,白酒1000~1500ml。
【制法】将前20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日后,即可开封服用。酒尽,再加白酒浸泡7日,去渣,备用。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临床验证,多效。
·喇嘛酒(一)·
【配方】核桃仁、龙眼肉各20g,怀牛膝、杜仲各3g,豨莶草、白术、川芎、茯苓、牡丹皮各2.5g,枸杞子、熟地黄、何首乌各5g,砂仁、乌药各1.5g,白酒1500ml。
【制法】将前14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750ml,隔水蒸2小时,待冷,再加入白酒750ml,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养肝肾,补气血,强筋骨。
【主治】精血亏损,半身不遂及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痛,四肢麻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多效。
·追风酒·
配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杜仲、川牛膝、香附、羌活、独活、寻骨风、木瓜、桂枝、荜茇、干地龙、云茯苓、大枣各15g,水蛭、土鳖虫、三七参、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全蝎、蝉蜕各9g,枸杞子5g,马钱子(制)4.5g,乌梢蛇30g,蜈蚣16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28味共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追风活络,活血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顽痹日久,关节变形、肿大、屈伸不利、疼痛不止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用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者,效果亦佳。但痹证初起或热痹忌服。
·长宁风湿酒·
【配方】当归、生地黄各120g,土茯苓、威灵仙各90g,防风、防己、红花各60g,木瓜30g,60度高粱酒1500ml。
【制法】将前8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周后取出滤液;药渣再加水煎煮,过滤去渣,取药汁;另用蝮蛇、眼镜蛇、赤链蛇(均用活蛇)各500g,分别浸酒1kg,3周后滤取酒液,等量混合成为“三蛇酒”。再将药酒、药汁、三蛇酒三者等量混合,即成为长宁风湿酒。
【功用】活血解毒,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新医药学杂志》。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关节炎酒·
【配方】川乌、草乌、党参、红花、当归各6g,枸杞子、杜仲、木瓜、乌梢蛇、牛膝各9g,60度白酒500ml。
【制法】将前10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周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活血祛风,强筋壮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0ml,日服2或3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临床验证,多效。
药酒外搽方·
【配方】白花蛇、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细辛、麻黄、香附、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秦艽、梧桐花各12g,鲜生姜10片,45~70度白酒1000~1500ml。
【制法】将前16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散寒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凡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引起的肩、背、腰、腿、膝等部关节和肌肉疼痛而无局部器质性病变者,均可适用。
【用法】外用:先将本药酒蘸手掌上在局部(患处)拍打(第1个星期每日拍打1次,每次10分钟,以后每日拍打2次,每次15分钟),拍打轻重以舒适为度。拍打完后,再搽药酒1遍。每用1周,将瓶中烧酒加满,并使药酒保持一定浓度。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此药酒对于皮肤有过敏、局部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病者,不宜使用。同时宜随病位加味:如病在肩关节加片姜黄10g,伸筋草20g,海桐皮12g;在腰背部加川断、杜仲各10g,狗脊12g,在膝关节加牛膝、木瓜各10g。如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改用生川乌、生草乌,效果尤佳。
·复方三蛇酒·
【配方】白花蛇1条,蕲蛇、乌梢蛇、防己、防风、生地黄、羌活、忍冬藤、海风藤、金银花根、桑枝、黄芪、甘草各30g,蜈蚣5条,全蝎、蜣螂虫各10g,露蜂房15g,高粱酒2500ml。
【制法】将前17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浸泡2周后即可开封取用。
【功用】祛风除湿,透骨搜络,蠲痹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剧痛或久痹痛发顽固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水酒调服,日服2次。
【附记】引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本证为风寒湿热痰瘀之邪留伏骨关节所致。故清叶天士云:“络瘀则痛”。主张搜剔经隧之瘀。搜剔经络之瘀莫如虫类。对久病或慢性病患者关节长久肿痛、功能障碍、寒湿瘀凝结于经隧,用一般祛风散寒化湿药效果不显。佐以透骨搜络之虫类药取效最捷,药如乌梢蛇、蕲蛇、全蝎、蜈蚣、地龙等,特别是蕲蛇、乌梢蛇,《本草纲目》认为能透骨剔风、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全蝎善于走窜,逐湿除风、蠲痹通经,用治风湿痹痛。地龙主治历节病,蜈蚣治顽痹。经长期体验,确有良效。又一方,即上方去黄芪,余同上。本方亦可制成丸(片)剂,用之均有良效。
·蜈蛇酒·
【配方】白花蛇30g,蜈蚣、细辛各20g,当归、白芍、甘草各60g,白酒2000ml。
【制法】将前6味共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祛风,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30~4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福建中医药》。临床验证效佳。
·风湿止痛药酒·
【配方】豨莶草150g,制川乌、制附子、牛膝、炙甘草各15g,露蜂房、穿山龙、乌梢蛇、全蝎、土鳖虫、桂枝、桑寄生各45g,红花、青风藤各30g,络石藤、石楠藤各60g,蜈蚣9g,蔗糖1900g,白酒7000ml。
【制法】将前17味捣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搅拌1次,浸泡30~40日后,取出布袋压榨,合并,滤过。滤液加蔗糖(或白糖),搅拌溶解,静置15日,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日服2或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多效。凡孕妇及小儿忌服。
。蛇虫酒·
【配方】金钱白花蛇1条,蕲蛇、羌活、生地黄、熟地黄、忍冬藤、乌梢蛇各30g,蜈蚣3条,当归、牛膝、全蝎、蜣螂虫各9g,僵蚕、枸杞子各12g,木防己15g,陈皮6g,甘草3g,大枣4枚,白酒2000~2500ml。
【制法】将前18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搜风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寒湿型)。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或3次。
【附记】引自《中国食疗学》。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风湿药酒(二)·
【配方】全虫、当归头、川牛膝各50g,川芎40g,红花45g,白芥子30g,麝香1g,白酒2500ml。
【制法】将前6味切碎,麝香研细末,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活血祛风,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疼痛诸症,以关节游走性疼痛为主者。
【用法】口服:于每晚临睡前服30ml。
【附记】引自《国医论坛》。验之临床,多效。
·风痛药酒·
【配方】丁公藤19.2kg,白芷、青蒿子、桂枝、威灵仙各1.6kg,五加皮、小茴香、防己、羌活各1.2kg,麻黄3.2kg,当归、川芎、建栀子各1kg,50度白酒192L。
【制法】将前13味捣碎,和匀,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夏秋季45日、春冬季60日)。滤取上清液,将药渣压榨,榨出液与浸液合并,静置4日。滤过即得。
【功用】祛风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腰膝乏力,老伤复发。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宿伤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5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上海市药品标准》。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舒筋通络酒·
【配方】黄芪、秦艽、木瓜、牛膝、白芍、丹参、当归、枸杞子、鸡血藤、生川乌、生草乌、乌梢蛇、海桐皮、伸筋草、海风藤各15~25g,白酒5000ml。
【制法】将前15味切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舒筋,活血通络。
【主治】风寒湿之邪入络、气血阻滞引起的肩、腰、膝等部关节疼痛。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或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风湿关节酒·
【配方】牛膝、草乌(甘草、金银花水制)、桂枝、松节、羌活各90g,防风、鸡血藤、人参、甘草各120g,木瓜、威灵仙各60g,萆薢、川芎、当归、苍术、白芍、乌梢蛇(酒制)、佛手各150g,穿山龙、老鹳草、红曲、五加皮、独活各240g,红糖3000g,白蜜5000g,白酒适量(约50L)。
【制法】将前23味粗碎(除红曲外),置容器中,装回流罐,另取45度白酒,分次加人25kg、15kg、10kg,加入红曲兑色,每次均加热至酒沸30分钟,取出药液,将残渣压榨,榨出液与3次浸出液合并,置罐内,加红糖、白蜜混匀,储存1个月,静置滤过,即得。
【功用】驱寒散风利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肩背沉酸、四肢麻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北京市中成药规范》(第二册)。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孕妇忌服。
半枫荷酒·
【配方】半枫荷、五加皮、广陈皮、何首乌、千斤拔、当归各1500g,橘红、熟川乌、牛膝各1000g,50~60度糖波酒(榨蔗糖的糖液蒸出的酒)或白酒50L。
【制法】将前9味切片,置瓷缸内,加入糖波酒,密盖,浸泡2~3周(夏季可减少几天,冬季可增加几天),过滤去渣,即得。
【功用】祛风湿,强筋骨,止疼痛。
【主治】类风湿脊椎炎、腰肌劳损及关节扭伤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5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广西卫生》。验之临床,多效。
·驱风蛇酒·
【配方】蛇肉(蕲蛇肉佳)1500g,当归、炙黄芪、川芎、白芍、白芷、川续断、菊花、酸枣仁(炒)各10g,宽筋藤、大秦艽、走马胎、熟地黄、五加皮、牛膝各13g,炙党参、菟丝子、杜仲各19g,远志、干姜各12g,枸杞子、威灵仙各25g,独活6.5g,龙眼肉200g,陈皮5g,大枣400g,50度白酒3000ml,40度白酒1640ml。
【制法】先将蛇肉用白酒适量润透,蒸熟,冷却后置容器中,加入50度白酒,密封,浸渍90日;将其余25味药捣碎,置容器中,加入40度白酒,密封,浸泡45~50日,合并滤液和榨出液,加入香精适量,搅匀、滤过,即成。
【功用】驱风祛湿,活络强筋,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麻木不舒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ml,日服3次。外用:将此酒烫热涂搽患处,日搽3或4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冯了性药酒·
【配方】丁公藤19.2kg,白芷、青蒿子、桂枝、威灵仙各1600g,五加皮、小茴香、防己、羌活、独活各1200g,麻黄3200g,当归尾、川芎、建栀子各1000g,白酒192L。
【制法】将前14味粗碎蒸透,然后可用冷浸法或温浸法制取,冷浸法一般需经过45~60日;热浸法,以隔水加热法,在浸泡过程中加热2~3日。然后过滤去渣,静置滤过,分装即成。
【功用】祛风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感受风寒湿邪、筋骨关节疼痛、四肢麻木、活动不遂等)及跌打伤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ml,日服3次。外用,隔水温热,频搽患处。
【附记】引自《上海国药业固有成方》。验之临床,坚持服用,确有良效。用治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亦佳。热痹忌服。
·风湿骨痛酒(一)·
【配方】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桑寄生各90g,五加皮60g,白酒2000ml。
【制法】将前5味切成薄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验之临床,多效。
·抗风湿酒(一)·
【配方】五加皮、麻黄、制川乌、制草乌、乌梅、甘草、木瓜、红花各20g,60度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8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15日后,过滤去渣,再加白酒至1000ml,静置24小时,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验之临床,多效。
蕲蛇药酒·
【配方】蕲蛇13g,羌活、天麻、五加皮、当归、秦艽各6g,红花9g,防风3g,白酒1100ml,白糖90g。
【制法】将前8味粗碎,按渗滤法制成药酒1000ml,再加入白糖,待完全溶解后,过滤即得。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验之临床,坚持服用,每收良效。疗程与病程有关。
克痹药酒·
【配方】秦艽50g,伸筋草、寻骨风、延胡索、桂枝各30g,制附子20g,制川乌、制草乌各15g,丹参90g,蜈蚣5条,干地龙25g,白酒2000ml,症重或病程日久者加白花蛇1条。
【制法】将前11味切碎(其中,蜈蚣、地龙研细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21日后,过滤去渣,即成。或加入赤砂糖500g(矫味),静置24小时,过滤备用。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搜风通络,温经止痛。
【主治】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筋骨、肌肉疼痛等一切风寒湿痹。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附记】笔者经验方。坐骨神经痛加杜仲、川续断各30g;肩周炎加片姜黄30g。热痹忌服。
骨痛药酒·
【配方】制草乌、接骨木、牛膝、香加皮、川续断、桑寄生、七叶莲各50g,威灵仙、制何首乌、丹参、木瓜、络石藤、菝葜各25g,虎杖、油松节、红藤各37.5g,苍术(麸炒)、伸筋草、川芎、麻黄、红花各12.5g,干姜6.25g,白酒4300ml,赤砂糖430g。
【制法】将前22味研为粗末,用赤砂糖和白酒制成酒糖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慢渗滤,收集渗滤液和榨出液,合并混匀,添加白酒至4300ml,静置,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不利、筋骨酸痛、四肢酸麻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国公酒·
【配方】当归、羌活、乌药、五加皮、苍术、防风、青皮、枳壳、独活、白术、佛手、牡丹皮、川芎、白芷、藿香、木瓜、白芍、槟榔、厚朴、红花、广陈皮、天南星、枸杞子、牛膝、紫草、栀子、麦冬、破故纸各468.8g,玉竹1563g,红曲2344g,冰糖70kg,白酒550L。
【制法】将前30味药(除红花、红曲外)均磨成粗粉,再与红花、红曲和匀,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0日后,过滤去渣;药渣压榨,将压榨液与浸液合并,加入冰糖,搅拌,溶解后滤过,静置3日后再滤过,分装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强筋壮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疼痛、四肢麻木、步行无力等)及一切风寒湿痹。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日服2或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抗风湿酒(二)·
【配方】雷公藤250g,青风藤150g,当归、防己各40g,川乌、桂枝、川牛膝、海风藤、秦艽各60g,黄芪80g,红花30g,甘草20g,白酒1000ml,冰糖250g。
【制法】将上药加水5000ml,煎至1000ml,过滤去渣,加入冰糖,化后待冷,加入白酒装瓶密封,备用。用时摇匀。
【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偏寒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20~3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河北中医》。随证加味:若上肢疼痛加羌活;腰骶部疼痛加杜仲、桑寄生、刘寄奴、川续断;关节肿大明显时加皂角刺、松节;夹湿加萆薢、苍术、薏苡仁;疼痛顽固不消时加虫类药搜剔,如土元、穿山甲、蜈蚣等;症状减轻后适当加减通络药,渐增扶正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狗脊、太子参、鹿茸。
·抗风湿酒(三)·
【配方】雷公藤25g,青风藤150g,生地黄100g,黄精、秦艽、丹参各80g,海风藤、忍冬藤、怀牛膝各60g,白木耳、石斛各40g,白酒1000ml,冰糖250克。
【制法】将上药加水5000ml煎至1000ml,过滤去渣,加冰糖,化后待冷,加入白酒,装瓶密封备用。用时摇匀。
【功用】养阴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偏热型者)。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20~3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河北中医》。随证加味:若上肢痛加桂枝;下肢痛加木瓜;夹湿去石斛;湿热加苍术、黄柏、木通;其痛顽固不消,须虫类药搜剔时加地龙、僵蚕;病情好转后遂加枸杞子、何首乌、沙参、伸筋草。
复方雷公藤酒·
【配方】雷公藤250g,生川乌、生草乌各60g,当归、红花、桂皮、川牛膝、木瓜、羌活、杜仲、地骨皮各20g,白酒500ml,冰糖(或白糖)250g。
【制法】将前11味切碎,加水2500ml,用文火煎约1.5小时,过滤去渣,加入冰糖,溶化冷却后,加入白酒,拌匀,滤过即成。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5~2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洪湖科技》。本药酒药专力宏,效力很大,故用之收效颇捷。但方中雷公藤、生川乌、生草乌有毒,故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但每次最多不得超过20ml,以策安全。
·全龙酒·
【配方】全蝎、蜈蚣各9g,乌梢蛇30g,白酒500ml。
【制法】将前3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30日后,即可服用。
【功用】祛风湿,止痉挛,搜风通络。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晚适量饮用。
【附记】引自《食物疗法》。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五龙酒·
【配方】蝮蛇4条,乌梢蛇4条,眼镜蛇、蕲蛇各1条,赤链蛇2条,白酒5000ml。
【制法】将上五蛇(活的)浸于白酒中,30日后即可饮用。待酒至半时再添酒至足数。
【功用】祛风攻毒,通络止痛,强壮身体。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25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虫类药的应用》。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风湿药酒方(二)·
【配方】川乌、草乌、威灵仙、防己、杜仲各15g,乌梅、忍冬藤各20g,茜草25g,白酒2500ml。
【制法】将前8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活络消炎。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辽宁中医杂志》。临床验证,多效。
·雷公藤酒·
【配方】雷公藤250g,生川乌、生草乌各60g,当归、红花、桂枝、川牛膝、木瓜、羌活、杜仲、地骨皮、车前子、薏苡仁各20g,50度白酒1000ml,冰糖(或白糖)250g。
【制法】将前13味加水2500ml,用文火煎至1000ml,过滤去渣后,加入冰糖,溶化,冷却后与诸余药同置容器中,加入50度白酒,拌和,密封,浸泡5~7日,过滤去渣,即成。生药含量为12.5%。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舒筋和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饭后服15~20ml,日服3次,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酌减。
【附记】引自《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每次用量宜从5ml开始服用,渐加至20ml,以策安全。亦可用一味雷公藤125g,浸泡于50~60度白酒1000ml中,密封,2个月后即可取用。余同上。效果亦佳。
·万年春酒·
【配方】红参、锁阳、淫羊藿、丹参、制狗脊、白术(麸炒)各20g,枸杞子30g,地枫皮、川牛膝各15g,玉竹100g,红花40g,白酒16L,蔗糖2400g。
【制法】将前11味切碎,混匀,加入52度白酒4.8L,浸泡1日后,循环提取4日,滤过,药渣压榨,榨出液滤过,与浸液合并。另取蔗糖和水1.2L,加热溶解,滤过。将糖液和白酒11.2L加入上述提取液中,混匀,冷藏12小时,滤过,即成。
【功用】补气健脾,益精滋肾,祛风活血,强壮筋骨。
【主治】气虚脾弱、腰膝酸软及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服25~50ml,或随量服用,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天麻酒(二)·
【配方】天麻15g,蕲蛇12g,羌活、五加皮、秦艽、当归各6g,红花9g,防风3g,白酒1000ml,白糖90g。
【制法】将前8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加入白糖,溶化后,滤过,即成。或按渗滤法制成药酒1000ml。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每收良效。
·追黄酒·
【配方】①追风酒:当归、川芎、白芍、羌活、桂枝、香附、川牛膝、杜仲、枸杞子、熟地黄、独活、木瓜、地龙、云茯苓、大枣、荜茇各15g,红花、三七、蝉蜕各9g,蜈蚣8条,46~60度白酒4000ml。②黄藤酒:黄藤全根(即雷公藤全根)500g,50~60度白酒4000ml。
【制法】将方①前20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追风酒;将方②上药切成2~3mm薄片,浸泡于白酒中,密封14~30日后过滤去渣即成。两酒按1:1混合,即成追黄酒。
【功用】养血行瘀,祛风散寒,理气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急性、亚急性活动期及慢性迁延期均可用之。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湖北中医杂志》。本药酒主要不良反应,多数为服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等),少数出现黏膜反应(为口腔黏膜溃疡等)。但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即愈。临床证明,本药酒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四乌一子酒·
【配方】生川乌、生草乌、乌梢蛇、乌梅、草子(肥田草子的果实)各15g,白酒500ml。
【制法】将前5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取用。浸泡时间长更好。
【功用】温经止痛。
【主治】关节炎之关节疼痛。
【用法】外用:以布蘸酒少许揉搽痛处,搽至痛处有热感为度,每日搽2或3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验之临床,确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用治各种痹证疼痛,效果亦佳。
·猴骨酒·
【配方】猕猴骨500g,羌活、独活、秦艽、巴戟天、桂枝、白芍、威灵仙、牛膝各15g,白酒2500ml。
【制法】将猴骨炙酥后打碎,与其他药物、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1个月以上即可取用。
【功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20~30ml。
【附记】引自《中国动物学》。阴虚火旺者忌服。
·西藏雪莲药酒·
【配方】雪莲花250g,木瓜、桑寄生、党参、芡实各25g,杜仲、当归、黄芪各20g,独活18g,秦艽、巴戟天、补骨脂各12g,黄柏、香附各10g,五味子、鹿茸各8g,冰糖750g,白酒7500ml。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粗末,与白酒一起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25~30日,去渣,加入冰糖,搅拌溶解后,过滤即成。
【功用】祛风除湿,养血生精,补肾强身。
【主治】风湿性关节疼痛,伴见腰膝酸软、目眩耳鸣、月经不调。
【用法】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5~20ml。
【附记】引自《古今名方》。临床屡用,疗效显著。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