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与方法、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当代中医专科专病治验精华对十几种重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那么咳喘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与方法、经验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方术内容】

将咳喘三伏贴组方药物研粉末后,用麻油浸泡药物粉末,再用特制的铁锅反复熬制, 提炼成膏剂, 置于4cmx6cm网状纸胶膏中心部位半径为1cm的垫环内。贴膏分别贴在患儿的大椎、肺俞(双侧)、脾俞(双侧),从2008年夏季三伏的入伏日起,每10天贴1次,共3次,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每次贴24小时。

两组患儿在观察期间,嘱其常规预防(如防寒、加强锻炼、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在观察期间若出现急性发作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但不得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

【临床疗效】

治疗90例,临床控制11例,显效28例,有效3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2.2%。

【治验点评】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中医学“外感”范畴,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藩篱稀松,复感儿则肺脾肾三脏更为不足,易感受六淫之邪而致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在呼吸道感染发作期,应按不同疾病分别治疗,同时注意照顾正虚的体质特点。在恢复期则当固本为要,补益肺脾肾,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减少、减轻疾病的发作。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春夏季多旺,冬季多敛,人体久病本易伤阳,冬季之时,本不旺之阳更加明显,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我们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升发,人体阳气有随之旺盛之趋势,使体内凝寒之气容易疏解;另一方面又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以祛除阴霾之邪——痰湿,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我们在选药上多用阳性药物。外敷药物多为祛痰利气、散寒逐饮之品。白芥子味辛、性温,具有利气散结,通经络,温肺化痰之效。麻黄味辛、微苦、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多种喘咳之证。麻黄散邪力强,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呼吸调匀;其苦降之性,又能内复肺金清肃下降之常,以使逆气下降,喘咳平息。细辛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效。常用于治疗寒痰停饮,气逆咳喘及痹痛。肺俞为膀胱经穴,位置接近肺脏,为肺之背俞穴,是肺卫经气输注之处,用辛温药物敷贴穴位,可达到温肺固卫、祛风散寒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肺俞穴在交感神经链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采用中药穴位敷贴,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络血脉传输和反射作用,可影响大脑皮质,使病灶兴奋性降低;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又隶属督脉,有振奋阳气、.补虚益肾之功。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等阳经穴位的合用,共同发挥化痰理肺、培土生金、补肾固元之效。阳经,阳药,阳天,三阳相合,以助人体之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其本,扶持正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通过我们数年的临床观察,我院通过特殊工艺制作的,独特配方的咳喘三伏贴对皮肤损伤很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多靶点的调节作用,有整体调控、疗效持久、副作用少、经济简便、易于坚持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