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却明显少于既往,经期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亦称“经水涩少”、“经量过少”。其病机:虚证为营阴不足、血海空虚;实证为冲任受阻、血行不畅所致。如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治疗失误,可发展为闭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性腺功能低下,子宫内膜结核、炎症,或刮宫过深等引起的月经过少。
(一)辨证论治
1.肾虚型治宜补肾益精养血,选用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
2.血虚型治宜补血益气,选用滋血汤(《证治准绳》)。
3.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选用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
4.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选用通瘀煎(《景岳全书》)。(二)名医名方旋桂汤(章次公)1.功效散寒,理气,行经。
2.主治月经过少。症见经行量少,腹胀,兼泛清水。
3.组成旋复花(包)12克,肉桂、荜茇各9克,姜半夏、生艾叶、台乌药各6克,吴茱萸、炮姜炭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温肾调经汤(朱承汉)
1.功效温肾行血。
2.主治肾阳亏虚型之月经量少后期,色淡质稀,或月经先后无定期,或经期延长,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面色晦暗有斑痕,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
3.组成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芜蔚子、炒当归、炒川芎、炒白芍、炒熟地、肉桂、淫羊藿、焙牡丹皮、茯苓、桃仁各适量。
4.加减若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胸乳觉胀,小腹两侧酸楚,为肾虚肝郁,宜本方去肉桂、桃仁、芜蔚子、牡丹皮,加党参、白术、柴胡、香附益肾调肝;兼见毛发稀疏,神态瘦弱,足胫酸痛,舌质有裂纹,苔薄少津,为肾中精血不足,本方去牡丹皮、桃仁、芜蔚子之活血通经,加党参、炙甘草、杜仲之益气生血。
5.用法水煎服。
散寒调经汤(朱承汉)
1.功效温经散寒。
2.主治寒客胞宫型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质稠夹块,小腹正中痛,得温可减,苔薄白,脉小缓。
3.组成淡吴萸、炙桂枝、炒当归、炒川芎、白芍、淡干姜、炙甘草、制香附、台乌药、焙牡丹皮、茯苓各适量。
4.加减若经色淡,质稀薄,小腹正中绵绵作痛,喜暖喜按,为胞宫虚寒证,本方去牡丹皮、茯苓之通利,加肉桂、熟地黄、淫羊藿以扶阳;若兼有畏寒肢冷,泛呕便溏,小便清长,为寒湿伤阳证,本方去香附、乌药、牡丹皮之理气活血,加淡附片、炒党参以温扶中焦阳气。
5.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