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具有补肺润燥、止咳化痰作用的药茶称为润肺止咳药茶木类药茶主要用于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咳嗽痰多,或咳无痰,或咳痰不畅、气急等症.
这类约茶大抵都由滋润的药物、食物组成,所以脾虚腹泻、急性病咳嗽者不宜饮服枸杞饮.
【方源】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原料】地骨皮15克,小麦6克,麦门冬6克.
【制作】①上述三药同时入锅,加水煎煮约40分钟,取汁.②药渣中冉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③合并2次药汁即可.
【服法】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服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益胃
【方解】本茶中并无枸杞一药,因地骨皮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及枸杞的根,故名枸杞饮.地骨皮性寒,味甘、淡,有较好的清热凉血、退虚热的作用常用于阴虚发热的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骨皮除有明显降压、降血糖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牛津,动物实验表明,除具有升血糖、抗菌作用外,还能提高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耐缺氧能力小麦补气安神.诸药配伍养阴退热,润肺益胃.
【适用范围】①肺阴不足之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骨低热②胃阴不足之大便干结,口渴,舌红少苔.③作为肺结核、慢性肺炎、萎缩性胃炎、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④癌症放疗、化疗期间保健服用.
【注意事项】痰湿继甚、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麦门冬茶
【方源】宋·赵佶,等《圣济总录》
【原料】麦门冬(去心)30克,地骨皮30克,小麦30克
【制作】①麦门冬、地骨皮研成粗末,用纱布包②小麦煎取汁,去小麦,再将药末放入小麦汁内煎沸,盖闷15钟后即可.
【服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或分2~3次饮用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生津.
【方解】方用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地骨皮清热凉血小麦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除有明显降压、降血糖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略逊于氨基比林.动物实验表明,麦门冬除具有升血糖抗菌作用外,还能提高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耐缺氧能力.因此,本方对阴虚低热引起的食欲不振、口干渴、烦躁等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适用范围】①肺阴不足之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②胃阴不足之大便干结,口渴,舌红少苔.③作为肺结核、慢性肺炎、萎缩性胃炎、糖尿病等病症的辅助治疗④癌症放疗、化疗期间保健服用.
【注意事项】①牌虚腹泻者不宜服用.②感冒以及急性病期间不宜服用.
百部生姜汁
【方源】晋·葛洪《补缺肘后方》.
【原料】百部汁、生姜汁各等量
【制作】将百部汁、生姜汁搅拌和匀,加少量的水煎数沸即可.
【服法】每日3次,每次3~5毫升,开水冲服,亦可酌加蜜糖调味.
【功效】散寒宣肺,降逆止咳.
【方解】本方所主之咳嗽症,为风寒犯肺、肺失宣降所致.治宜疏散风寒,宜肺止咳.方中部性平,味甘润苦降,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对于咳嗽,不论寒热新久,皆可选用,用治肺结核咳嗽、百咳等尤为重要.生姜发散风寒以解表,温肺胃以止咳化痰.二药同用,以风寒咳嗽为宜,但生姜发散力弱,故咳逆不止而风寒不甚者最为恰当.
【适用范围】①风寒咳嗽,症见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②百日咳初期之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①痰湿盛者,百部不宜过用.②治疗阴虚燥咳,酌增滋阴药,如沙参、百合等.
③无鲜百部时,亦可用品煎取浓汁.
三分茶
【方源】金·张子和《儒门事亲》
【原料】荞麦面120克,茶叶6克,蜂蜜60克
【制作】①茶叶碾碎成细末②将茶叶米与荞麦面、蜂蜜调拌均匀③每次取20克,沸水冲泡即可.
【服法】每日1~2次,代茶饮之.
【功效】润肺止咳,降气宽肠.
【方解】肺与大肠相表里,肠实则肺气壅滞不得肃降方中荞麦性寒味甘,能降气宽肠,消积,正如《本草纲日》所谓"降气宽肠,磨积滞.肠通则肺得肃降,咳嗽自宁.荞麦中的赖氨酸、精氨酸、油酸、亚油酸、维生素B2、烟酸的含量都超过了米面,具有降血脂的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美食良药,伍以茶叶、蜂蜜润肺止咳,其效尤佳.
【适用范围】①各种咳喘症,如肺结核、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②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等.③肠燥大便干结或大便不通④作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饮品.
【注意事项】脾虚腹泻者蜂蜜的用量可以减少.
参味苏梗茶
【方源】元忽思慧《饮膳正要》
【原料】五味子4克,人参4克,紫苏梗3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①将人参切成薄片.②紫苏梗洗净切碎③人参片苏梗末、味子白砂糖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
【服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不时将参片细嚼咽下
【功效】益气敛肺,止咳平喘
【方解】五味子敛肺滋肾,以治肺虚喘咳.人参补益肺脾以扶本培正紫苏梗辛甘微温,人脾、胃、肺三经,有理气解郁、止痛的功效,《本草崇源》说它"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木茶用此药,一主疏利胸中气滞,使肺脾之气运行流畅,则胸闷脘痞可除;二是防止五味子、人参敛补太过,有碍痰湿的排泄.全方设计较为全面,故一般痰湿不重又无脾肺实热者饮用此茶,能补肺平喘,增强体质.
【适用范围】老年慢性咳喘,动则气急,胸闷脘痞,痰多色白质粘稠,舌苔薄白不腻.
【注意事项】肥胖体质、湿痰素盛者忌用.
竹沥茶
【方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原料】竹沥10~20毫升
【制作】取鲜竹竿,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青黄色或黄棕色的液汁流出,以器盛之即可.取竹沥用适量温开水冲泡即可.
【服法】每日2剂,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宁心,镇惊.
【方解】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性寒味甘而苦.《本经逢原》
指出:"竹沥善透经络,能治筋脉拘挛.痰在皮里膜外,筋络四肢,非竹沥不能化之《本草纲日》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可见竹沥有较好的清化热痰的作用:目前常用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黄稠等症.
【适用范围】①咳嗽喘促,咳痰黄稠,难以咳出胸闷.②脑卒中痰迷,神志不清,喉中痰鸣,舌苔黄腻.③小儿惊风.
【注意事项】①本品性寒滑,大便溏泄者不宜用寒性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量多者不宜服用姜杏茶【方源】明·周履靖《续易牙遗意》.
【原料】杏仁500克,甘草180克,姜180克,盐180克.
【制作】①杏仁洗净、泡发后去皮尖,捣碎.②甘草研成末放锅中略炒一下.③姜去皮,与盐起捣碎.④将上物放入一处,搅拌均匀即成.
【服法】饮服时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服用.
【功效】润肺止咳,散寒化痰
【解】杏仁有杏仁与甜杏仁之分,用作药茶般取甜杏仁其性温,有宜肺止咳化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的胚根位于尖端,味苦有毒,制作时去除皮尖,可去苦味和毒质.生姜发表散寒,降逆和胃,祛痰ド气.甘草润肺解毒.
【适用范围】①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②慢性支气管炎,咳痰量多色白.③胃寒肠热(不喜吃冷东西,但大便又是于结的)之入作为平时保健服饮.
【注意事项】胃热肠寒(有口臭、口干,但大便溏薄)者不宜服饮丝瓜花蜜茶.
【方源】明兰茂《滇南本草》
【原料】鲜丝瓜花20克(干品10克),蜂蜜10克
【制作】将丝瓜花洗净,放入盏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调人蜂蜜即可.
【服法】每日1~2剂,趁热顿饮,或分2次饮用
【功效】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方解】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于夏季开花时采集备用.其性寒味甘而微苦,《滇南本草》说它能"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生捣汁外用,可治红肿热毒疮、痔疮和外伤出血丝瓜藤(叶)含皂甙,有止咳祛痰作用药理实验表明,丝瓜藤(叶)煎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
【适用范围】肺热喘咳,痰黄、粘滞不爽,气急,口干等症.
【注意事项】①如在秋冬无丝瓜花时,用干藤粉泡饮,有同样功效.②肺寒咳嗽,痰多清稀者慎用.③脾虚,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
冬瓜蜜茶
【方源】明兰茂《滇南本草》
【原料】冬瓜皮15克,蜂蜜10~20克.
【制作】取经霜的冬瓜皮洗净切细,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去渣,调人蜂蜜即可.
【服法】]分次代茶饮.
【功效】利水消痰,止咳润燥
【方解】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性凉味甘,有利水消肿、消痰的作用,常用治水肿、咳嗽和痈肿等症.《滇南本草》说它能"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传统蜜饯食品中的冬瓜糖就是以冬瓜瓤浸糖晒干而成,有润肺化痰止咳功用.本方以冬瓜皮与蜂蜜同泡茶饮,方法简便,具有同样效果.
【适用范围】①秋燥干咳无痰,咽喉燥痛.②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少尿等症.
【注意事项】①脾虚便溏者忌用.②寒性咳嗽,痰多色白者忌服.
橘红茶
【方源】清·张璐《木经逢原》
【原料】橘红1片.
【制作】将橘红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再入沸水锅中隔水蒸20分钟即可.
【服法】每日1~2剂,代茶频饮.
【功效】润肺消痰利气.
【方解】橘红是将新鲜橘皮用刀扦下外层果皮,晾干或晒干而成,以片大色红、油润者为佳.其性温,味而苦,有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的作用《医林纂要》载:"橘红专入于肺,兼以发表去皮内之白,更轻虚上浮,亦去肺郁耳."《本草纲目》说它"下气消痰".但橘红药性温燥,若能配伍清热润肺的茶叶,不仅可以制约温燥之性,而且又能增强化痰的作用.
【适用范围】①风寒咳嗽,喉痒多痰,痰粘似胶,以咳出或咳吐白痰之症②患肺部疾病之人的保健饮服.③食积不消、伤酒之脘腹胀满.
【注意事项】①肺热咳嗽,痰黄稠者不宜饮服.②咽喉红肿痛热者忌服.
款冬花茶
【方源】清·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
【原料】款冬花9克,冰糖15克.
【制作】将款冬花放人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10分钟,去沉渣,取汁加入冰糖即可.
【服法】代茶饮用,一H内分数次饮完.
【功效】宣肺下气,止咳化痰.
【方解】款冬花别名冬花,在冬季花尚未出土时挖出花蕾阴十,除去泥土、花梗生用或蜜炙.本品性温味辛,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治咳要药.也可治疗恶寒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量多等症.《本草逢源》谓之"润肺消痰,止嗽定喘肺痿肺痈,咸宜用之".药理研究表明,款冬花有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等作用,所以,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喘有较好疗效.
【适用范围】①咳嗽、痰多、气喘等症.②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之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阴虚嗽,干咳无痰者慎用.
滋胃和中茶
【方源】当代陈可冀《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原料】朱砂拌竹茹3克,鲜青果10个,厚朴花10克,羚羊角粉1.5克.
【制作】上药共制粗末,加水煎,取汁即可.
【服法】每日1-2剂,不拘时代茶频饮.
【功效】滋肺清热,化痰助运.
【方解】据说此方为西太后临终病危时"气虚痰生,精神委顿,舌短口干,胃不纳食"所进之代茶饮方.方中竹茹清化痰热,特别适合咳痰稠厚之症;果热解毒,利咽生津《本草经疏》
称其为肺胃家果也,能生津液",对肺胃热壅所致的咽喉疼痛、痰涎壅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厚朴花功能燥湿散满以健运脾胃、宽中行气而消除胀满,是解除食滞、气滞的一味良药;羚羊角粉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平肝息风作用,羊角的尖端处药效最好.诸药配伍清肺化痰,健胃消滞,平肝息风.
【适用范围】①年老气虚,肺热咽干,症见咳嗽痰多黄稠焳以咳出②胃热气滞,症见口渴口苦、脘腹胀满、纳食不香等.
【注意事项】①一般在高热或肝阳上亢,病情比较急剧时应用②羚羊角粉前多用山羊角粉替代,剂量增大10倍;亦可用石决明30克龙胆草6克代替羚羊角粉③体质虚寒、脾虚腹泻者不宜服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