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症,引发牙痛的原因主要有龋病、牙髓炎、牙周炎、冠周炎等口腔疾病。龋病俗称“虫牙”,常因细菌作用、食物滞留、唾液质量的改变、牙齿结构或形态的变化,以及营养状况差等因素所致。以牙齿硬组织的色、形、质的改变为其特点。牙齿的硬组织可由透明的乳白色逐渐变得松软,呈褐色乃至黑色,牙冠部患区可生成龋洞,伴有牙齿过敏和触压痛等症。当成为牙本质深龋时,因接近牙髓,每受冷刺激都有明显的疼痛。发生牙髓炎时,可有剧烈的自发性疼痛。牙髓炎主要由于细菌和毒素通过接近牙髓或已经穿髓的龋洞,逆行感染而致,以剧烈牙痛、疼痛呈自发性、间歇性乃至持续性,夜卧加重,逢冷、热加重,疼位可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放射至同侧头部等为其特点。牙周炎是指炎症波及整个牙齿的支持组织,除有牙龈充血、肿胀、发绀、易出血或牙龈增生肿大外,还可因牙周脓肿而发生严重的疼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冠周炎是以早期患处疼痛,咀嚼时加重,牙冠周围组织有红肿压痛,随病情发展,有畏寒发热,下颌部肿胀压痛及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和吞咽疼痛等特点。中医学认为,牙痛有实、虚之分,实痛多因胃火引起牙龈红肿、大便秘结、口臭等症;虚痛多由肝火上炎或风热、火毒上攻,或肾阳亏虚、浮阳上越所致。
方法一
【取穴】合谷,大椎,外关,颊车。
【灸法】艾条雀喙灸,每穴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痛止即止。
【主治】风热侵袭之牙痛,症见牙龈红肿,牙齿疼痛,遇冷痛减,遇热痛甚,常伴有轻微发热恶风,口渴舌干。
方法二
【取穴】内庭,大迎,胃俞,合谷。
【灸法】艾条雀喙灸,每穴10~15分钟,以穴位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可配合放血疗法,痛止即止。
【主治】胃火上犯之牙痛,症见牙齿疼痛剧烈,牙龈肿胀或渗脓血,肿胀可波及整个腮颊,可伴有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身热汗出。
方法三
【取穴】照海,太溪,行间,颊车。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痛止即止。
【主治】阴虚火旺之牙痛,症见牙齿隐痛,牙龈微红肿,日久则出现萎缩,牙齿松动,午后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口渴但不欲饮。
方法四
【取穴】颊车,合谷,风池,外关。
【灸法】①艾条灸。点燃艾条从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且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约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水疱,任其自行吸收,但要避免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②艾炷灸。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粘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风火牙痛,症见牙龈肿痛,遇冷痛缓,喜吸冷气,热则痛增,口渴,发热,舌红苔黄,脉浮数。
方法五
【取穴】颊车,合谷,内庭,上巨虚,巨骨。头痛者,加太阳;便秘者,加天枢。
【灸法】①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且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功效,每穴灸约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水疱,任其自行吸收,但要避免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②艾炷灸。在穴位涂上大蒜汁以粘住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燃烧加快,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去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用于慢性顽固性病症。③艾炷隔姜灸。穴位上放2毫米厚的生姜片,中穿数孔,生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胃火牙痛,症见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口气热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方法六
【取穴】颊车,合谷,太溪,行间。
【灸法】每穴灸疗的时间可灵活掌握,穴位下要有一定的刺激感,以达到祛病除邪之效。
【主治】肾虚牙痛,症见牙痛不剧烈,时作时休,牙齿松动,牙龈萎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