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胸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烦满,不得饮食,神藏主之."
【别名出处】无.
【穴名释义】本穴在紫宫之侧,灵墟之上,胸腔为清虚之府,故有玉堂、紫宫之名,譬如人居清静之地,神识为之晴朗,犹神灵内守,得其安居也,故名神藏.
【定位】在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为第二肋间神经.
【归经】本穴属足少阴肾经.
【取穴方法】仰卧.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主治】胸胁胀痛、咳嗽、气喘、呕吐、不思食.
【刺灸方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胸部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胸肺疾患配膻中、肺俞穴;呕吐、不思饮食配内关、中脘、足三里穴.
【注意事项】本穴不可直刺、深刺,以避免刺胸腔伤及壁胸膜和肺脏.
【临床应用】支气管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