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血液流动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如果动脉压力降低或静脉压增高,均可使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减少而产生血。推拿手法虽作用于体外,但压力能传递到血管壁,使血管壁有节律地压瘪、复原,驱动血液流动,类似于吸墨水时揿胶皮管。由于静脉内有静脉瓣的存在,不能逆流,而动脉内压力又很高,不容易压瘪。故实际上是驱使微循环内的血液从小动脉端流向小静脉端。血液的供氧功能、营养功能和移走代谢产物的功能是在微循环过程中完成的,而动脉、静脉只是提供流通的管道故微循环内的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2)改善血液流动性决定血液流动的另一个因素是血液的流动性。血液粘滞性(内摩擦力)越高,越不容易流动比如我们调制浆糊,浆糊稀薄,就容易流动;浆糊粘稠,就不容易流动,甚至把容器倒过来,也不会倒出来。但血液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的粘稠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它的流动速度有关。血液流速越快,粘稠性越低流速越慢,粘稠性越高;不流动时,就会发生凝集、凝固。在瘀血状态下,由于血液的粘稠性增高而流动性降低。推拿手法通过节律性的机械挤压作用,迫促血液重新流动,一旦血液流动恢复正常,微循环内的血液粘稠性降低,就解除了瘀血状态。
(3)扩张小血管管径,降低血流阻力小血管管径是决
定血流外摩擦阻力,影响血液流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血管阻力与管径的四次方成反比,故小血管管径的微小变化,可对血液流动产生重大影响。推拿手法,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途径,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另一方面可促进血液游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解、排泄而使小动脉扩张。此外,推拿手法压力传递到小血管外壁,可降低跨壁压力(血管壁内外压力差),使小血管平滑肌松弛而扩张管径。由于小血管管径的扩张,血流外阻力减小,起到活血作用。
(4)促进血管网的建立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推拿手法
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有人对家兔跟腱切断再缝合,术后进行推拿治疗,发现治疗组跟腱断端间有大量小血管生成,而对照组动物仅腱周组织中有一些管壁增厚并塌陷的小血管,血管中还有许多血栓形成,是典型的瘀血状态。由于具有正常形态功能血管网的建立,病变组织血供良好,故跟腱断裂的修复远较对照组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