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儿发热7种最灵老偏方去根-最简单的民间偏方奇效方

养生之家导读:防治小儿发热7种最灵老偏方去根的偏方和最简单的民间偏方奇效方,都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防治小儿发热7种

【病症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又小儿智力未开,往往寒凉不知御,炎热不知避,饥饿无度,因此无论内伤外感,多互结为患,邪从热化,导致发热。

【食疗偏方1种

1.黄瓜豆腐汤治小儿发热

【偏方方剂】黄瓜250克,豆腐500克。

【制用法】黄瓜、豆腐切片,加水煮汤。每饮一大杯,日用2次。

【解说】清热,生津,润燥。用治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尿多。

【验证】关某,男,5岁,发热不退,用上方痊愈。

【中草药偏方4种】

2.薰膏汤治疗小儿夏季高热

【偏方方剂】香薷3克,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

【制用法】水煎服。

【解说】治小儿高热良效。

【验证】姚某某,女,4岁,1983年8月5日初诊。患儿夜晚纳凉感寒,翌日清晨高热烦躁,注射青霉素及复方安基比林等药,体温未降,遂来就诊。诊时高热无汗,微恶风寒,口渴引饮,面赤,烦躁不安,舌红、薄黄,脉浮数。

体温40.2℃。血检:白细胞4500/立方毫米、中性50%、淋巴42%。乃因盛夏之际,暑热内蕴,复为寒闭所致。

投以薷膏汤2剂。1剂后,遍身微微汗出,热度渐退,神情安定。2剂药毕,体温降至正常。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主任)

3.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

【偏方方剂】生石膏100~150克。

【制用法】水煎服。

【解说】经本法治疗40例,生石膏用量超过150克9例,150克以下31例,40例用药后都达到退热的满意效果。

【验证】笔者应用于临床,治疗30例小儿高热,屡试屡效。

【备注】体温在39℃以上,只要见到高热、汗出、口渴三症,即为大剂石膏使用之例。尤以高热和汗出为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不在此例。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张主任)

4.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

【偏方方剂】柴胡、黄苓、法半夏、枳实、白芍各10克,大黄6克大枣3枚,生姜3片。

【制用法】第1剂中大黄后下。若患儿服药后腹泻1~2次,第2剂中大黄可同煎;如患儿热退,则可去掉大黄。5岁以下患儿减半量。

【解说】用此方治疗小儿高热39例,均接受足量抗生和解热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

2~12岁.体温最高40.5℃、最低38℃,病程最长34天、最短3天。服第1剂退热者17例,服2剂退热者14例,

服3~6剂退热者6例,2例因右下肺肺炎服药无效。

【验证】贵刊1990年第3期刊登了“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39例”的报道,阅后不久遇1例适合用药的患儿,即给2剂中药,并嘱家属按文中介绍的方法服用。服1剂后,热即退。以后,我又按照文中的治疗方法,多次使用此方,皆获得了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我十分感谢编辑同志在审稿时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亦衷心地感谢张俊杰老师能把自己的经验贡献给大家。

【备注】引自《新中医》第7期

5.葛根汤治小儿发热

【偏方方剂】葛根10~15克,麻黄3~6克,桂枝6~10克,芍药6~10克,大枣3枚,生姜9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解说】陈菊仙老中医运用此方治疗小儿发热110例,疗效满意。

【验证】李某,11岁,发热1周,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症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嗽咳痰,痰质清稀色白,腹

胀纳呆,大便干涩,舌淡、苔白腻,脉紧滑。以葛根汤为主方,佐神曲、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服1剂。

是晚遍身微汗出,翌晨大便1次,量多气臭,体温降

至36.5℃。

【备注】此为1~7岁量,用时可按年龄酌情加减。兼肺咳或胃肠症,辅以二陈汤或平胃散。

(河南中医学院邵主任)

【外治偏方2种】

6.清热汤治疗小儿高热

【偏方方剂】黄芩、防风、柴胡、蝉衣、苏叶各20克,金银花、大青叶、生甘草、荆芥、板蓝根、薄荷各30克。

【制用法】将药加水至浸没药面后置旺火煎开。文火煎约半小时,待药汁耗至30~50毫升,滤出装瓶;将药渣继加水1000毫升煎熬半小时滤出,同先煎好的药液共同倒入浴盆。

与备好的洗澡水混匀。关闭门窗。脱去患儿衣裤,用毛巾蘸浸药液。首先擦洗太阳、曲池、大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穴位及大血管走向处,继而反复擦洗全身。药温以患儿能耐受为度,不可过热或过冷。每次擦洗

15~20分钟,洗毕擦干身上药液,穿上衣服,保温休息,夏天一般每日可洗2~3次。

注意事项:伴高热时,应给予适当的抗菌药或清热

解毒中药内服;洗浴前首先注意适当的水温,以身体能适应为宜;如果有脓疱疮、湿疹及皮肤溃烂者不宜洗浴。

【解说】体温39℃以下者,一般洗2次发热即退,继洗1~2次可获痊愈;体温在39℃以上者每隔3~5小时洗1次,2~3

次后体温渐降,一般3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18例全部治愈。

【验证】郭某,女,5岁,患儿发热3天,伴头痛,汗出热不解,烦渴引饮,不恶寒反恶热,鼻塞流涕,时有呻吟,溲黄

量少,就诊前曾在外院肌注青霉索及退热针,口服VC银翘片、抗病毒口服液,症情未见明显好转。查体:T

40℃,发育、营养中等,呼吸气粗,面赤唇红。咽部充血明显,心率132次/分,苔黄厚,脉浮数、舌质红。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10/L,中性细胞68%,淋巴细

胞32%。经用清热汤外洗后,发热大减,3小时后又洗

一次,连续3次。12小时后体温降至38.4℃。一天以后体温降至37.5℃。经上药外洗后体温未见升高,头痛、流涕等症状随之减轻,故嘱患儿回家后继服抗病毒口服液巩固治疗。

(浙江中医学院陆主任)

7.中药大黄治疗小儿高热

【偏方方剂】生大黄(1~3岁者10~15克,4~6岁者15~20克)。

【制用法】将生大黄加开水1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上火煎熬,水开后15分钟离火,待水温约39℃时行直肠灌注,保留

10~20分钟,每日2次。为防止高热引起惊厥,对体温

过高者可予物理降温,但忌用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类药物。

【解说】70%患儿体温于用药24小时后降至正常,30%体温于用药后48小时内降至正常。

【验证】孙某,女,3岁。发热,测体温39.2℃,伴头痛、咳嗽、、。

咽红、流鼻涕、乳蛾红肿、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脉数。血白细胞:16×10/L。用20%大黄水溶液直肠注入,当日2次,体温降至36.8℃,上述症状基本缓解。

(河南中医学院邵教授)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