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用于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脘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
【主要成分】
本品含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还含芍药内酯、苯甲酸等。此外,还含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不良反应】
可见胸闷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紫绀、皮肤瘙痒、猩红热样或麻疹样药疹、发热、烦躁等症。
【病案示例】
患者,女,54岁。因腹痛、腹泻、大便脓血轻度寒热,去市中医院就诊。予芍药汤加减两剂治之。当晚服用第1剂后,有轻度胸闷、咳喘、皮肤瘙痒感。第2天上午服第2剂,0.5h后,渐觉呼吸困难、憋闷喘息起荨麻疹遍及全身、瘙痒身热、烦躁不安。诊断为过敏性反应。给予氟美松10mg静脉推注,扑尔敏口服,维生素C口服,0.5h后缓解,2h后明显好转。次日因仍腹痛复予芍药汤加厚朴、山楂、葛根治之服药半小时后,又出现上述过敏反应,经激素及抗过敏药治疗后方安。将芍药全部去掉,服其它11味,腹痛腹泻明显好转,并无过敏反应,又加入小剂量白芍3g,则又出现喘憋、荨麻疹,服抗过敏药后,痊愈。
【作用机制】
临床反应白芍所致的过敏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据药物遗传学研究表明:不同种族、家族的人,其药物的代谢则不同。有些人胃肠道的分泌型IgA遗传性缺乏,易受细菌侵袭而破损,蛋白质性物质便进入机体而导致过敏反应。由此可见:白芍过敏的产生机理,是由于其所含的蛋白质进入机体而引起的。另外,有些家族缺乏激肽酶和组胺酶,不易分解过敏中的炎症介质,也易导致过敏反应。还有某些年老体弱、肾阳虚损的患者其垂体和肾上腺的分泌都不足,以使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较低,也极易产生过敏反应。
【使用注意】
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防治】
救治(1)予苯海拉明25mg,1日3次口服,或非那根25mg,1日2次肌注。(2)支气管哮喘,给氨茶碱口服或静脉缓注;或麻黄素口服,同时配苯巴比妥30mg,1日3次口服。(3)补液:给5%的葡萄糖盐水500~1000mL,加维生素C100~200mg
预防素有过敏史者用后需密切观察。虚寒腹痛泄泻者慎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