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白芍、甘草治胃溃疡用法方法与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黄芪、白芍、甘草治胃溃疡可温中和胃,缓急止痛,用法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组成】黄芪30克,白芍25克,炙甘草15克.

【服法】每天服3次,每天1剂,连服40天.

【功效】温中和胃,缓急止痛.

【主治范围】虚寒性的胃溃疡或十二指溃疡病.

【运用体会】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可分为数种类型,其中有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机,是属于胃肠虚寒,气血不足,表现为胃痛日久,痛则喜按,怕凉,脉见虚缓或虚弦,泛酸或清水,腹部常见胀满或肠中有水声.这种病,中医常说它是胃脘痛,其主要症状是胃痛,而且往往时日很久.自从1961年秦伯未先生用黄芪建中汤广泛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以来,用建中法治斯病,已经得到无数的验证.此方就是建中法的一个套方.方中用黄芪甘温,补中生肌,其滋补之力甚大,对于虚者、寒者,尤宜.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出现的胃脘怕冷、喜按,中医说是属于虚寒,很适合用黄芪来治疗.

白芍能缓急温中,也有培补的作用,还能制酸,其次是炙甘草,炙甘草对中焦虚寒者作用很好,用蜜炙过的,更能温中补益.

汉代张仲景,中国人称他是"医圣".叫建中汤,分大、小和黄芪建中汤几种,这些方子,都是治虚劳病和肠胃病的,其中的主药,就是黄芪、甘草、芍药,如果症状相符,坚持服药,服上30~40天,疗效极佳.

附:

现代医学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理主要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其次为饮食、烟酒、药物的各种刺激,中医将此病归进胃脘痛、心痛、血症、瘀症范畴.

其病之起,临床所见,多因情志所伤和饮食不和所致.情志不遂,肝木之气横逆,犯胃则痛;饥饱不常,损伤脾胃,胃失和降,则病遂作.其病之治,总宜以调和肝脾,疏气解郁,健脾和胃,佐以活血、养血.

(36)舒肝和胃合剂(近人经验方)

元胡、草决明、淮山药各120克,川子、乌药各30克,赤芍、白芍、乌贼骨粉各90克,木香24克,甘草60克,柴胡70克.

上药共研细末,用15%酒精400毫升浸泡,过滤,其渣

再水煎,取250毫升,两液混合.

每日3次,饭前服用15毫升.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症见嗳气、胁胀、满闷,为气机不和.这种类型很多见,常伴情志不遂而加重,法宜疏肝理气.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种慢性病,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根图,所以,每日喝中药水煎剂,若饮用年余、数年,常常令病人难以坚持,本方扬其和胃定痛之所长,免其每日苦汤塞胃之所短,可供使用.病见喜热饮而脘腹凉者,可加茱萸、淡干姜各15克;若见嘈杂甚,吞酸重者,可加轻量川连、吴茱萸,取其一苦一辛,苦辛通降,借以泄木疏肝之力.另,痛而兼寒者,可加服良附丸.

(37)黄芪建中加味汤(经验方)

黄芪24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甘草30克,生姜5

片、大枣10枚、饴糖12克,香附15克,丹参15克,乌药12克,本香9克,沙参24克.

水煎服,每日3次,饭后服.

证见喜按,遇凉则甚,多属脾胃虚寒,此型亦多见,应以温养中焦.本方主治虚劳里急,温中补虚,甘温、甘苦、辛甘相合,建复中气,又以疏气、活血、养阴药相佐,一免甘温带来的滞,二免温辛致使的过燥.

早年秦伯未先生,治本病即以本方(黄芪建中)并由北京中医学院药理教研组作了药理试验,实验证明,本方对促进溃疡病愈合,诚有佳效.姜须取炮,取其温中不过辛辣;芪宜;,.

蜜炙,取其甘养;饴糖、甘草皆可壅气,故胀满饱嗳甚,偏于气机不舒者,可少用,或不用;偏于脾胃寒甚者,可用.偏于血虚者,或有出血史,可加当归、阿胶各12克,脾虚生痰,或是湿甚者,加苍术24克.中医谓胃痛宜分瘀血、气滞、寒热,所治当分而酌治.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也应分析清晰,但临床上的情况,往往是同一病人,在疾病过程中这几天出现呃逆,过几天出现胁胀,假如遇上气恼、劳累,更不知变化、出现什么,这里就有一个辨证、辨病结合的问题.同一个病人不能分成几个病型,抓住基本的病机所在,是十分必要的.故谓治病须有定见,施治须有恒方,有方有守,方可为功.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某师副师长王某,患本病17年,"横下一条心",坚持吃药,共服105剂,经钡餐检查,告溃疡面消失,患者带兵训练时得的病,诊时面痿形弱,约近半年,面红有润,每天早上,可坚持上操,神采奕奕.

(38)溃疡方(章次公方)

凤凰衣30克,玉蝴蝶30克,轻马勃20克,象贝母20

克,血余炭15克,琥珀粉15克.

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2克,饭前服.

章氏治病,确多巧思.章氏往往开脱今古,绝少流俗,别辟蹊径,本方即其一也.方用凤凰衣治疡,玉蝴蝶疏气,两者结合,宽中、补虚、收敛溃疡.马勃止血疗伤,象贝清泄而至降;琥珀者,用以图瘀,血余者用以消散.全方协同,治胃溃疡病有出血、吞酸、胃痛者,尤适,足资参考,推广使用之.

(39)钟乳石汤(祝谌予方)

钟乳石30克,黄柏10克,肉桂5克,蒲公英30克,甘

草6克.

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服.

祝氏诠解此方,谓钟乳石甘温入肾,温阳暖脾,安五脏,补虚损;肉桂辛甘,入脾肾经,温肾阳,暖脾土,除冷积,通血脉.药理研究,肉桂皮油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功能,缓解胃肠痉挛,止疼痛.黄柏苦寒,入大肠经,清热燥湿,滋肾降火;蒲公英甘寒,入肝胃二经,清热解毒而且健胃;况有单味治胃溃疡的报道,数药合用,苦寒泻热,辛甘散寒,寒热并调,补虚扶正.

祝氏用此方,治寒热挟杂之证,常有久患不愈者,携方归服而欣然告愈者,可供选用.

(40)人参五灵脂汤(林森荣方)

人参10克(另煎),甘草、青木香、蒲黄(布包)各10克,丹参、五灵脂、延胡索、川子各12克,三七粉(兑服)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2次服.

证见胃脘刺痛,舌有瘀斑,病久不煎,成瘀成滞,治宜活血散瘀,和胃理气,人参与五灵脂合用,反药不反,气血两治,可供参考.

林氏善用此方,曾治杨性司机,斯疾8年,西医治疗不

效,有出血史,胃痛如刺,其面乏华,证属久病气虚,胃络瘀滞,治以本方,2服而效,继以本方制丸,1月之后,诸证全消,西医又检查,饮食正常,诸医皆叹服"中医神效."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雌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
汉代有炼法(《本经》)。南北朝有药汁煮制法(《雷公》)。宋代有细研,炒令褐色(《圣惠方》),研为粉(《证类》),以酽醋淺(《普本》),先打碎,研细水飞过,灰碗内铺纸渗干(《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