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臭虫、虱、蚤等叮咬后,由毒素侵入刺激皮肤,引起局部炎性反应,称之为"虫咬皮炎".一般临床表现除瘙痒外,亦可引起红斑、丘疹或风团样损害,每个损害中央有一个针头大的小瘀点,有的在风团块物上面有一个小丘疹或小水疱,疱破后引起糜烂,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疮.症状的轻重可随各人的反应性而不同,有的皮肤上损害较轻,有的反应强烈,局部成片红肿,水疱很大,甚至发生瘀斑.
方一
【组成】生石灰15克,鲜南瓜叶10克
【用法】上药加开水1000毫升煎沸,放凉,洗涤患处.每口1次.
【功用】燥湿,杀虫,解毒.
【适应证】虫咬性皮炎.
【说明】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功能燥湿散热.故为诸疮肿要药也.南瓜叶亦有类似作用.
方二
【组成】食醋适量
【用法】取食醋适量,淋洗患处5~15分钟.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虫咬性皮炎.
【说明】醋有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用醋外治一般皮炎,疗效较好.
方三
【组成】青矾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冷开水泡化,刷洗患处.
【功用】解毒杀虫.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青矾为矾石的一种,因其颜色青黑而名,功能燥湿、解毒、杀虫,常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
方四
【组成】马齿苋、苫参各35克,陈艾叶25克.
【用法】上药水煎外洗患处,每口2或3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祛风.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马齿苋,解痈肿热痛,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至于苦参、艾叶则能燥湿祛风.
方五
【组成】茶叶6克
【用法】将茶叶泡水,洗患处.
【功用】清热解毒.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茶叶历来被视作清热解毒的佳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茶叶浸剂或煎剂对各类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收敛及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故虫咬皮炎患者不妨一试.
方六
【组成】黄柏6克,玄明粉3克
【用法】上药煎水,待冷后淋洗患部,每口4~6次,每口1剂.
【功用】清热,燥湿,解毒.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黄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理学研究亦表明,黄柏所含的小檗碱有强烈的杀菌、杀虫作用.玄明粉,有消肿毒的功效.
方七
【组成】苫参、蒲公英、廿草、地肤子各30克,连翘、野菊花、紫背天葵、蛇床子、白鲜皮各15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外洗患处,每口3或4次.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虫咬皮炎.
【说明】方中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燥湿、祛风、止痒,蒲公英、连翘、紫背天葵清热、解毒、消肿,廿草调和诸药,并有解毒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