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

养生之家导读:中药及爱西特治疗慢性肾衰竭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1)采用中药方:陈皮10g,法夏10g,茯苓10g,竹茹

10g,枳实10g,黄连5g,滑石10g,甘草5g,丹参20g,泽兰15g,黄芪30g。用法:水煎服150ml,1剂/天,分2次口服;(2)爱西特片(由河北长天医药公司提供),4片/次,3次/天。2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1个月,2个月时分别观察相关指标。

临床疗效

治疗39例,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

为79.5%

治验点评

80.png-sy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衰竭时都具有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和不可逆转的特点,患者肾脏代谢排泄的能力逐渐下降,故造成一些毒性物质的潴留,如肌酐、尿素氮、胺类、胍类等代谢产物。慢性肾衰竭类似中医的“关格”、“肾痨”、“肾风”、“癃闭”、“溺毒”、“腰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病变迁延日久,脏腑功能虚损,病机以脾肾虚衰,湿毒内蕴为关键,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本虚标实的病理特征。现代医学认为,肾小球疾病及慢性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流减慢,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凝聚等高凝状态。肾脏病理可出现细胞外基质积聚、细胞增殖、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纤维蛋白的沉积、血栓形成、血管闭塞、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间质纤维化,血小板凝集。张晓东等用活血复肾胶囊可减轻慢性肾衰竭模型中肾纤维化程度,阻止了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慢性肾衰竭患者除血液黏稠度增高、肾小球滤过率为下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沉积、组织缺氧而易产生微血管栓塞、微循环障碍使肾功能下降外,还存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间质纤维化等超微结构的改变。上述病理改变与中医学“瘀血”甚为吻合,为本病存在瘀血阻络提供了客观依据。肾衰方主要由黄连、竹茹、枳实、丹参、法夏、黄芪、茯苓等药物组成,其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的功效,用本品可改善肾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有毒物质的排泄,从而达到扶正而不滞邪,攻邪而不伤正的目的。它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等。爱西特片剂主要成分是药用炭,即一种新型的非蛋白氮及尿酸的胃肠道吸附剂,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服用后在胃肠道内迅速扩散,使肌酐尿素尿酸等毒性物质进入其空隙中,这些物质不经过体内循环而被直接排出体外。它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因药用炭在吸附肌酐尿素尿酸等毒性物质同时,又可能吸附其它药物,故口服爱西特片剂时要和其它药物间隔2小时左右。近年来临床研究已证实肾衰方、爱西特可单独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我们采用肾衰方联合爱西特口服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明显降低BVN、Cr、UA等,还可以相互抵消两药的腹泻与便秘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