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心理安慰治疗。
(1)肝郁化火证:治疗方法: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用丹梔逍遥散加减。(2)肝气郁滯证:治疗方法:疏肝解郁,和中安神,方用越鞠丸(汤)加减。(3)心火炽盛证:治疗方法:清心泻火,安神宁心,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4)肝郁食积证:治疗方法:理气消食,和中安神,方用保和丸(汤)加减。(5)心胆气虚证:洽疗方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6)心脾两虚证:治疗方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7)阴虚火旺证:治疗方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丸(汤)加减。(8)痰热内扰证:治疗方法: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临床疗效
肝郁化火证:治疗18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94.44%;
肝气郁滞证:治疗15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93.33%;心火炽盛证:治疗21例,有效19例,有效率为90.48%;肝郁食积证:治疗6例,有效6例,治愈率100.0%;心胆气虚证:
治疗19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89.47%;心脾两虚证:治疗17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94.11%;阴虚火旺证:治疗12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66.67%;痰热内扰证:治疗8例,有效7例,有效率为87.50%。
治验点评
睡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它与觉醒相交替,构成人类精神活动的日周期节律变化;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的好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所谓失眠就是睡眠的自我剥夺,既有睡眠量的不足,亦有睡眠质的改变。
导致失眠的病因常见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等,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阴阳失衡,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人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失眠。其病位以心、肝、胆、脾、胃为主。外来工生活在社会的低层,生活质量降低,心情压抑;背井离乡,遇到困难,无亲无助,缺乏依靠;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工作压力,容易引起怒、喜、思、悲、恐等情志活动的异常变化,出现激怒、抑郁、焦虑、恐怖的心理变化而引起失眠,他们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从收集的病例分析,外来工失眠的表现以难以入睡阳性高,占80.17%;影响失眠的因素主要是精神情志因素所伤,与心功能失调相关(心火炽盛、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的病例共57例,占49.14%,高于与肝功能失调有关(肝郁化火、肝郁食积、肝气郁滞)的证型(39例,占33.62%)(P<0.05);也高于与其他组证型(痰热内扰、阴虚火旺)病例(20例,占17.24%)(P<0.05)。
外来工失眠的病因可能与这些特点有关:①工作条件较差,时间较长、任务重、压力大,形成长期的精神压抑。②缺乏人性化管理,缺乏交流沟通,不恰当批评教育方式等造成劳务工强烈的精神刺激。③外来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心理承受能力弱,易出现情绪激怒、紧张、恐惧、悲痛、焦虑而发生失眠症。失眠治宜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针对外来工失眠,我们从多方面着手,采用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为89.65%;从总体治疗效果来看,阴虚火旺证型的疗效比其他类型要差(P<0.05)。在外来工失眠的治疗上,“心病还得心药治”,各种证型均应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医务人员要通过与患者的思想交流、沟通,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要及时向用工的单位反馈信息,促进企业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加强管理人员的品德培养,从各方面关心和爱护外来工,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外来工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城市的环境中,从而减少心理应激因素,消除或减少失眠症的发生。外来工自身也应从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拓宽胸怀,放开眼界,多方配合,治疗才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