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养生之家导读: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鼻咽癌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髙,尤以南方为多见,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男多于女。发病与遗传、病毒、环境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症状有鼻塞,鼻腔出血(鼻涕中带有血丝)常以颈部门淋巴结转移而就诊。作鼻咽喉部或转移淋巴结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査可以确诊。治疗以放射疗法为主,加用中药治疗,则可提高疗效。

34.png-sy

鼻咽癌属中医的“鼻渊”,“上石疽”,“恶核肿”,“失荣”等病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风邪挟毒形成,《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七情损伤,正气不足是患鼻咽癌的内因。正虚之体,再遇风邪挟毒的侵袭,沉积于鼻腔,气血运行受阻,加之痰凝,气滞,热毒,淤积蕴积而成肿块。

早期鼻咽癌患者,除少数有耳鸣鼻塞,鼻涕中带血丝外,一般没有什么自觉症状。

除防癌普査中发现的以外,往往以颈侧淋巴结肿大而被发现,肿块不红不痛,质硬而固定进行性增大,伴有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早期没有头痛的症状,病情继续发展,可有咳嗽声斯,舌歪斜等表现。晚期有颅内转移时则头痛剧烈,(固定的区域疼痛),并有呕吐,眼球内斜固定,突眼复视等症状。亦可造成肝及脊髓等远处转移,而岀现相应的病变。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鼻咽癌一般可分三种证型,但中医药治疗尚无理想的根治方药,故应配合西医其他方法治疗。

1.风毒凝聚型

症状:病变初起,鼻塞流涕,鼻涕中偶带血丝,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散风邪,解毒开窍。

方药用:苍耳子,辛夷花各15克,薄荷10克,白芷10克,茜草15克,山豆根15克,板蓝根30克,荆芥,防风各1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草30克。

2.气滞血淤型

症状:除局部肿块增大,病变可向一侧或双侧颈部转移在耳下及颈部岀现包块,质硬,固定,不痒不痛或转移到颅内,出现固定性头痛,伴有呕吐,若肿瘤压迫第34对脑神经,可出现眼球内斜固定外展受限,复视耳鸣,耳聋,体质逐渐衰弱,饮食减少,消瘦,舌边及舌尖有淤斑脉细涩。

治法:理气活血逐淤软坚散结。

处方:苍耳子,辛夷花各15克,薄荷10克,白芷10克,茜草15克,莪术15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炮甲珠15克,白早休24克,夏枯草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若头痛剧烈加蔓荆子15克,若颈部包块是有明显肿大者,加昆布,海藻各30克,浙贝母15克,若兼痰湿重者加茯苓30克,半夏15克;听力,视力障碍者用杞菊地黄丸3.燥热伤阴型

症状:鼻咽瘟晚期热毒伤阴,或经放疗后常见气阴两亏热毒木清之象,症见鼻咽部千燥,饮多不解渴,大便千结小便黄少,舌红无津或苔厚腻,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生津。

处方: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知母12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石膏30克,花粉20克,芦根30克,石斛15克。

加减:苔黄厚腻者加藿香,佩兰,苡仁米,若热伤血络衄血多者加三七粉,蒲黄炭大小蓟,侧柏炭等。

按语:对鼻咽癌的治疗,一方面作放射治疗,一方面吃中药,二者结合,效果较好,放射治疗后,有引起,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可加服中药女贞子,补骨脂(兼有抗癌作用),以升高白血球。蜂乳既有升白血球有滋补强壮作用,又有抗癌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药品常服。必要时可加大剂量服用。

附:单方:验方二则,以备选用。

1方:海藻,海带各15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花粉15克,玄参15克,丹皮12克,大贝母15克,苍耳子,辛夷花各15克,野菊花15克,山豆根10克,可随症加减。

2方:山慈菇15克,肿节风30克,川蜈蚣3条,全蝎6克,苍耳子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芪30克。

服法:1日1剂,水煎服

按语:药理研究证明,山慈菇,肿节风,川蜈蚣,全蝎,苍耳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芪,均有抗肿瘤作用,据囻内文献报道:山慈菇,肿节风,蜈蚣,全蝎,苍耳子,半枝莲单用,或复方治疗鼻咽癌,均有较好疗效,故将这些药物组合在一个处方内联合使用,可望提高疗效。

附:验方

补气活血汤:主治:鼻咽癌放射后青紫舌《新中医2003年,5期29页载》。

处方:黄芪,太子参各30克,随症加减:咽痛甚加射干,牛蒡子,蝉蜕;咳嗽加杏仁,枯梗,瓜蒌皮;痰,涕多加浙贝母,苍耳子,辛夷花。

服法:日1剂,水煎服,三个月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