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痛
孕妇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的病症,称为妊娠腹痛,亦称“胞阻”、“痛胎”、“胎痛”。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胞脉血虚,肝郁气滞,胞宫虚寒,肾气虚衰。因此,孕后必须注意妊娠卫生,起居有常,保持心情舒畅,做到劳逸结合,慎避湿邪贼风,适宜寒温,节制饮食,多戒房事。
西医学之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动不安、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均可出现腹痛,必须诊查鉴别。(一)辨证论治1.胞脉血虚型妊娠腹痛以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舌质淡为特征。治宜养血,安胎,止痛,选用当归芍药汤(《金匮要略》)去泽泻,加黄芪、党参、熟地黄、何首乌、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桑寄生。
2.肝郁气滞型妊娠腹痛以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为主要特征。治宜疏肝解郁,止痛安胎,选用逍遥散(《和剂局方》)加苏梗、陈皮。
3.胞宫虚寒型妊娠腹痛以疼痛喜按喜温,形寒肢冷为特征。治宜养血安胎,暖宫止痛,选用胶艾汤(《金匮要略》)加巴戟天、淫羊藿、杜仲。
4.肾虚型妊娠腹痛以腰膝酸软为特征。治宜养肾,养血,安胎,选用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仙鹤草、炒白芍、淫羊藿、巴戟天、莲蓬。
(二)名医名方
地黄钩藤汤(朱小南)
1.功效固肾安胎,平肝清热。
2.主治妊娠腹痛(肾亏肝旺型)。症见怀孕3个月余,时值盛暑,内热头晕,兼有腰酸腹痛,小腹坠胀感,略有白带,纳食不佳,时有头痛,面部常有壮火,小便短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3.组成钩藤(后下)12克,生地黄、山茱萸、杜仲、续断、女贞子、焦白术、茯苓、黄芩、苎麻根各9克,陈皮6克。
4.用法水煎服。
益气举胎汤(程门雪)
1.功效益气养阴,调和肝脾。
2.主治妊娠腹痛。症见孕妇腹中痛坠,心悸,倦怠,呕恶,纳少。
3.组成淮小麦、黑料豆各12克,桑寄生、炒酸枣仁、抱茯神各9克,炙黄芪、白术、杜仲、白芍、制半夏、炒竹茹、米炒石斛、沙苑子各6克,炒黄芩3克。
4.用法水煎服。
安痛汤(章次公)
1.功效调补肝肾,安胎止痛。
2.主治妊娠腹痛,腰脊酸楚,小便短少。
3.组成仙鹤草15克,熟地黄18克,桑寄生12克,续断、金毛狗脊、杜仲各9克,升麻3克。
4.用法水煎服。
藿香汤(孔伯华)
1.功效疏肝理气,和脾止痛。
2.主治孕妇脘腹痛。症见妊娠9个月,脘腹疼痛,舌苔厚腻,脉弦滑而实,两关并盛。
3.组成荷梗15克,青竹茹、生牡蛎各12克,藿香梗、乌药、知母、橘核、炒香谷芽、炒香稻芽各9克,旋复花、代赭石、大腹皮、厚朴、炒枳壳各5克。
4.用法水煎服。
寄生忍冬花汤(孔伯华)
1.功效清热宣化,除湿止痛。
2.主治孕妇腹痛。症见妊娠3个月余,湿热素盛,经络气机之郁阻,脘腹作痛,咳嗽振动皆不适,脉弦滑而数。
3.组成藕30克,桑寄生18克,忍冬花15克,知母、黄柏、杏仁、桃仁、苏子霜、乌药、白芍、生牡蛎各9克,旋复花、代赭石、龙胆草各6克,丝瓜络、厚朴、炒枳壳各3克。
4.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