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医案大全

养生之家导读:泌尿结石是泌尿系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泌尿系结石怎么治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老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医案大全。

泌尿系结石

岳美中医案

施某,男,53岁,印尼华侨。

1962年4月16日初诊:患者自述在两个月前开始右侧腰痛,尿血。经某医院X线摄.片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相当于第三腰椎之下缘处,有约0.8厘米x0.5厘米之结石阴影。同年3月,又进行泌尿系统静脉造影,结石下移至骨盆腔,估计距离输尿管口约5厘米,因来求诊。疏以猪苓汤治之。

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滑石18克,阿胶9克。

水煎服。

5月2日复诊:前方服14剂,小便血止,尿转短赤,仍腰痛。一周前,腹部平片检查,结石位置未动。因改服下方:

金钱草60克,滑石15克,石苇12克,冬葵子9克,海金砂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茯苓91克。

水煎服。

上方服近20剂,结石排出,诸症消失而全愈。(《岳美中医案集》)。

向芳世医案

陈某,男,24岁。

主诉:头发左侧腰部绞痛1小时。既往左侧输尿管结石2年。发作后曾肌内注射杜冷丁10毫克2次,无效。

取穴:肾俞、委中、内关。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穴区常规消毒后,先刺肾俞、内关,再刺委中。得气后强刺激留针半小时以后,每10分钟行针1次。本方主治肾绞痛。

按上法针刺留针15分钟,绞痛止。5日观察未复发。[湖北中医杂志,1989,(5)]。

杨丁林医案

王某,男,30岁,司机,1986年9月22日来诊。

主诉:突发右侧腰痛,伴恶心呕吐。

检查:右肾区叩痛(+)。尿检: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0~4),X片示:右侧输尿管下段有一1.9厘米x1.3厘米x1.0厘米阴影。

诊断: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

取穴:主穴:京门、肾俞。配穴: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操作方法:患者屈膝侧卧,患侧在上。穴位常规消毒。有酸胀感后留针30分钟,每3~5分钟行针1次,中强或强刺激。每日1~2次,7日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日。本方主治泌尿系结石。

采用上法针刺10天,结石进入尿道。同年10月7日,在局麻下切开尿道口取出1.9厘米x1.3厘米x1.0厘米褐色结石1块。X片复查,输尿管和膀胱结石阴影消失。[中国针灸,1987,(4)]

蒋玉伯医案

患者,女性,36岁。

初诊日期:1962年5月29日。门诊号:204624。

前天早晨,突然右侧腰及腹部发生持续性绞痛,痛点不向他处放射,尿次减少,短赤淋沥,尿道涩痛,小便时兼有下腹部胀痛,痛甚则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黄色苦水,已3天不欲食,食人即吐;发病当晚曾吐出蛔虫一条,3天未大便,痛时腹无包块,无畏寒发热、咳嗽等征象,月经正常。痛时用阿托品及吗啡注射可以缓解。既往无类似病史,有腹痛史2年。

检查:白细胞略高,尿常规:蛋白少许,脓球0~2,红细胞(+),X线捡查:右肾、输尿管、膀胱平片所见,于第四腰椎右横突稍下方相当于输尿管部位,有一卵圆形豆大之阳性结石阴影:诊断为右侧输尿管结石,患者不愿手术。

中医治疗经过:症如上述,脉弦滑,苔黄滑,小便刺痛短赤而涩。根据脉证,系肾虚、膀胱气化不行相火太旺,因此在肾与膀胱经脉所过之处,发生剧痛,由于气化不行,湿热蕴蓄,致积结而成石。治宜通淋化石,兼以疏肝。

方药:

白术9克,茯苓12克,车前子9克,飞滑石(另包,分冲)9克,广木香3克,荔枝核9克,乌药6克,小茴香3克,甘草梢6克。

每日服1剂,连服5剂。

6月2日(二诊):服上药第四天后,少腹疼痛减轻,但腰疼未减,少腹仍有胀痛,小便通利,涩痛减轻,小便中排出黄自浑浊之蛋白状液体,舌苔黄而干燥,脉弦滑,此乃肝气郁滞不宣、湿热壅遏之故。更方如下。

川萆薢15克,茯苓9克,牛膝6克,盐炒杜仲9克,甘草梢3克,小茴香3克,3剂。6月5日(三诊):腰痛显著减轻,昨下午会阴部剧痛,随即从小便中排出20余粒如绿豆大之结石,诸症霍然;少腹虽有轻微胀痛,乃正虚之空痛。即于上方去滑石,加熟地15克以滋补肾气。张元素曾云:“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

6月9日(末诊):诸症消失,惟小便色黄而数,以清热健脾法善其后。后追踪一年余,未见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3)]

袁明经医案

高某,男,3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初诊。

主诉:左腰腹绞痛40天。

“B超”提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左肾盂积水,结石0.6厘米x0.7厘米。

取穴:体穴:肾俞(双)、京门(患侧)、气海、中极、归来(患侧)、阴陵泉(双)。耳穴: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口、交感、胃、三焦,痛剧加神门、耳迷根。

操作方法:针刺体穴时,先取俯卧位刺肾俞、京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30分钟(若是急性剧痛,则留针至痛减再拔针),每10分钟捻针1次。接着取仰卧位刺气海、中极、归来、阴陵泉,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急性剧痛,痛减拔针),气海、中极、归来的针感要向阴部放散,阴陵泉针感向大腿内侧至阴部放散。每日针刺1次,10天为1疗程。针刺耳穴时,在耳郭常规消毒,用消毒过的30~32号Q型的皮内针埋人上述耳穴中,胶布固定。每次刺埋一侧耳穴,两耳轮换,隔日换针1次。嘱患者每日按压埋针3~6次。本方主治泌尿系结石。

采用上法针刺6次后,结石排出,“B超”复查未见结石光团和肾积水。[针灸学报,1989,(1)]

聂汉云医案

司某,男,33岁。

主诉;右侧腰部阵发性疼痛3月余。X片示右输尿管上段有不规则形结石1枚。

取穴:肾俞、中极、三阴交。

操作方法:针刺深度:肾俞1.2~1.8寸,中极1.5~2.0寸,三阴交0.8~1.5寸。留针20分钟,施泻法。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采用长春中医学院研制的JJY-1型经穴灸疗仪,在施灸穴位上薄薄抹一层艾油,灸头固定在穴位上面,调好支架高度。照射15分钟,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宜,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日,再行第2疗程。本方主治泌尿系结石。

采用上法治疗7次后排出0.7厘米x1.2厘米结石1枚,复查结石影消失。[中国针灸,1988,(2)]

魏仲华医案

患者,女,24岁,1987年10月17日就诊。

主诉:小腹坠痛,尿频尿痛。尿化验:蛋白(+),红细胞(+)。X片示双侧输尿管结石(左为中下段,右为下段)。

诊断:石淋。

取穴:主穴:关元、中极、太溪、三阴交。配穴:太冲、大横(患侧)、京门(患侧)。操作方法: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关元轻刺激施补法;中极、太溪、三阴交,捻转提插,行重刺激泻法;太冲、大横、京门提插泻法。关元、中极行手法使针感传至前阴,大横、京门使针感由同侧传至前阴及会阴部,三阴交、太溪、太冲使针感上传过膝。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施手法予强刺激。每日1次。本方主治输尿管结石。

采用上法治疗,2周后双侧结石相继排出,X片示结石消失。[天津中医,1988,(5)]

陆金牛等医案

陈某,男,38岁,工人,1985年11月30日人院。

主诉:突发左腰部绞痛1天。X片示左输尿管下段结石。

诊断:左输尿管结石。

取穴:精灵穴。

操作方法:针剌痛侧精灵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隙后缘,腕背横纹与掌、骨小头联接之中点凹陷处)3~5分钟,使酸麻胀针感传至指尖,行中强刺激,痛不减者留针10分钟,并间歇加强刺激。本方主治肾绞痛。

采用上法治疗,10分钟后疼痛消失。此后住院11天未再复发绞痛而出院。[中医杂志,1988,(10)]

朱忠义医案

王某,男,34岁,工人。

患右肾黄豆大结石两年,经常腰痛尿频尿急。

取穴:主穴:肾俞、关元、阴陵泉。配穴:肾虚型配交信,气血郁结型配阳陵泉、环跳,湿热型配三阴交,脾虚型配足三里、腹结、大横,石在膀胱、尿液潴留者配中极。操作方法:按照穴位局部肌肉丰满情况,每穴注射10%葡萄糖2~8毫升(待针下得气感应较好后,再行推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休息3日,再进行第2疗程。本方主治泌尿系结石。

经穴位注射13次,结石排出。[中国针灸,1983,(5)]

来心平医案

芦某,男,48岁,1985年5月23日就诊。

5年前开始腹痛、血尿,X线腹部平片诊为膀胱结石。经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遂改用耳穴疗法(取穴:耳穴腰、肾、输尿管、膀胱、交感、皮质下、肾上腺、耳迷根。操作方法:耳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耳穴探测仪探准穴位,将王不留行籽用7毫米见方的医用橡皮膏固定在耳穴上。嘱患者用拇、食二指按压所帖耳穴,每日3~4次,每次5~8分钟。隔2日帖1次,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疗程之间隔5~7天。治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常作弹跳活动。本方主治泌尿系结石)。治疗4次后,排出1枚约1.7厘米x.0.8厘米x0.6厘米灰褐色表面较平滑的结石,症状消失,X线复查,结石影消失。[四川中医,1988,(10)]

陈翰芝医案

李某,男,35岁,工人,1985年3月12日就诊。

主诉:右输尿管结石3年,突发右侧腰腹部绞痛4小时,伴恶心,尿频,尿急,尿痛。检查:右肾区叩痛,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0-4),X片示右输尿管中下段有一约0.9厘米x0.6厘米致密阴影。

诊断: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有肾绞痛。

取穴:肾俞、肾区压痛点、次髎、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方法:嘱患者屈膝侧卧,患侧在上。针刺得气后施捻转泻法,中强刺激,留针30~4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阴陵泉、三阴交针感沿上传至下腹部。肾俞、次髎、肾区压痛点行针2次后,留针加拔火罐,10~15分钟起罐。本方主治肾绞痛。

用上法治疗10分钟后,肾绞痛逐渐消失。3天后随访,疼痛未再发作。[广西中医药,1992,(4)]